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

ID:25161626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_第1页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_第2页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_第3页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_第4页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盗窃心理透视论文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盗窃心理健康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容易引致部分大学生心态失衡,诱发盗窃行为。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的盗窃行为,寻找其心理根源,指出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盗窃心理健康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容易引致部分大学生心态失衡,诱发盗窃行为。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的盗窃行为,寻找其心理根源,指出妨碍大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家庭、高校、社会的负面因素,探讨解决的办法。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师长的骄傲。然而,在近年来,“天之骄子”变“梁上君子”的报道逐渐多见于报端。对这种现象,特别是

2、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的关注。本文拟从心理学的层面上,对这种现象谈些看法,希望能在遏制这种现象的产生起点作用。1大学生盗窃现象蔓延令人担忧普惠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对首都部分高校1992-1996年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这些被调查的学校此间共有在校生141733名,其中有21名学生被处以各类刑罚,占学生总数的0.0148%。其中所统计的学校21名犯罪学生中,犯盗窃罪的就有14人,占全部犯罪人的66.67%。可见盗窃行为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学生盗窃之风越演越烈。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

3、示: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约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17%。其中,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占70%。杭州西湖区法院2002年1至7月份受理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共14件,其中盗窃案件就占13件,与去年全年的收案数相比上升160%.无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根治大学生盗窃行为已是高校乃至全社会刻不容缓的大事了。2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障碍是罪魁祸首通过对众多大学生盗窃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盗窃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心理因素驱使:2.1虚荣心强,盲目攀比,贪图享受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逐渐丰富,提高生活品位逐渐成一种时尚。然而,当这种时尚在大学校园里演变成一种奢侈和攀比时,

4、时尚的含义就有些“变味”了。近年来,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中盛行攀比之风,穿要名牌,吃要排场,大学生作为纯消费者,还没有经济承受能力,靠家庭的扶持。手头拮据之时,贪欲膨胀,或顺手牵羊,或挖空心思把学校的财产、同学的钱物据为己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周某,平时贪图享受,父母给的钱不够用时起盗窃之心,先后5次窃取同学财物共计7450元,被判刑2年。2.2心理失衡、变态,导致报复心理的形成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建立,致使大学生已进入情绪负重的年代。他们缺乏对

5、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另外,大学生过高的精神需要与满足的相对不足,沉重的心理压力与心理排遗能力的不足,集中的心理刺激与转移空间的不足,都使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2.2.1妒火攻心,报复他人培根说:“嫉妒是人类最卑劣的品质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嫉妒的心理,常常是在周围熟识的人之间产生,如同学、同事、朋友、亲属、上下级以至夫妻、兄弟姐妹、恋人等等。有嫉妒心理的人,最容易与他人比高低、分上下,不服气、争输赢。当别人在某些方面强过自己而又无勇气或能力竞争时,于是往往采取

6、不正当的手段,造成别人物质上、精神上的伤害,求得自己心理平衡。某高校的一位女同学,人样和学习成绩都平平淡淡,看到自己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好、漂亮,并且人缘好,又是男生心目中的焦点,便产生妒忌。对同学的一言一行都看不顺眼。于是瞅准机会将该女生的手机偷走。她说:“给她点颜色看,看她神气”!2.2.2心理变态,无止境的非法占有北京某高校文法经济学院法律系学生黄某,几个月内多次盗窃宿舍同学的移动电话及随身听等物品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该名大学生事后说,她偷的5位同学都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尽管她内心说不,但受心魔驱使,“就象变态一样,一定要去拿”。从她这句话,我们无法明了她犯罪

7、的动机,留给我们最多思考的是“变态”、“一定要拿”。另外还有一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办案人员从他床底下找到6箱的被盗物品。问他偷那么多东西究竟是为啥的时候,他竟然说偷惯了,一时不偷都觉得浑身不舒服。无止境的非法占有已成了他的生趣。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心魔,说到底就是不健康的心理。要消除大学生盗窃的孽障,还得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来着手。3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家庭、高校乃至全社会更多的关注3.1纠正错位的家庭教育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盗窃行为,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与其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息息相关。马克思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与父母的发展,我们的举动必

8、须非常温和而慎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