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

ID:25145262

大小:783.1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_第1页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_第2页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_第3页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_第4页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物联网的产生背景1经济危机下的推手经济长波理论:每一次的经济低谷必定会催生出某些新技术,而这种技术一定能为绝大多数工业产业提供一种全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和高额的产业投资,以触动新经济周期的形成。过去的十年间,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目前的经济危机让人们不得不面对紧迫的选择,物联网技术成为推动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特别重要推手。2传感技术的成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涉及人类生活,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传感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例如常见的无线传感器(WSN),RFID,电子标签等。3网络接入和信息处理技术大幅提高目前,随着网络接入多样化,IP宽带化和计算机软

2、件技术的飞跃发展,基于海量信息收集和分类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二物联网的概述“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

3、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

4、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词,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提及物联网概念,但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并指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并描绘出“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

5、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啊主人忘带什么东西等等。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物联网本质就是让地球上的物品能说话,让人们能通过网络智能地听见物品说话、看见物品的行为,同时又能让物品智能地

6、听话,智能地动作,达到让物质世界与人智能对话的目的如果说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即将到来的物联网的时代更将逐渐消除人与物之间的隔阂,人与物、物与物的对话将得以实现。三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EPC物联网应用层:应用层是构建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之上的应用系统,包括商业贸易,物流,农业,军事等不同的应用系统。网络层:即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包括Internet,wifi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网络。信息采集层:数据采集指包括条码,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蓝牙等在内的自动识别与近场通信技术获取物品编码信息的过程。编码层:编码层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信息交换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字

7、。编码是物品设备,地点,属性等数字化的名称。EPC物联网1.EPC系统是一个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它由EPC编码体系、RFID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IS)。PML: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2.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目前,日本支持的UID(UniversalIdentification,泛在识别)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电子产品码)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