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ID:25140453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_第1页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_第2页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_第3页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_第4页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论文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已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如今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在应用型大学却遭遇了发展困境。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目标和定位都决定了其不可能像研究型大学一样大幅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已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如今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在应用型大学却遭遇了发展困境。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目标和定位都决定了其不可能像研究型大学一样大幅度地对通识教育进行改革,只能通过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举措来应对困境,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论文关键词:应用型大

2、学;通识教育;困境;出路一、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通识教育在我国已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在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已不仅局限于开设选修课这种单一路径,而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改革,如北京大学开办元培班、武汉大学开办国学实验班等等。但是在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却遭遇了发展困境。面对困境,应用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走向究竟在何方,是否也应该像研究型大学一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抑或保持現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困境之一:严峻的就业現实使学生轻视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

3、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但是就业市场的需求量却并没有相应扩大,就业率没有显著上升,薪酬却一降再降,大学生身上“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复存在,就业是摆在学生面前一道現实的门槛。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它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多数是本科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面对“毕业等于失业”这种巨大的压力,内陆一些经济不发达、就业市场不活跃省份的学生热衷于考研

4、,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商业氛围的笼罩和商业意识的渗透使学生更乐意花费时间去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此为今后的就业增加筹码。在这样的現实状况下,学生们对于能够提升自己内在素质但眼下又看不到实际用处的通识课程有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则不屑一顾。困境之二:培养目标使通识教育的关注度降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以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追求高深学问,以认识世界为主要任务,需要系统地学习某门或几门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思维方法,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以改

5、造世界为主要任务,其专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更强,更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与应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及合作精神培养。2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本科阶段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通识教育,并不急于培养实践能力;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本科阶段就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也会相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在学校整体培养目标的影响下,学生会比较关注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当前与就业关系不明显的通识教育的关注度就会明显减弱。困境之三:落后的管理制

6、度使通识课程质量不高。1.师资力量较弱一些有学术成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因为忙于做项目、带研究生等工作或者因为上课地点偏远、时间较晚等原因,不愿意开设通识课。通识课就沦为年轻教师补足工作量的工具。大部分通识课程没有教学团队,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任课教师一旦无暇顾及课程即处于停开状态,导致课程的稳定性差,难以打造成精品课程。2.通识课程的质量监控不严格没有如监控专业课程一般的包括开课、上课、考核等贯穿教学各环节的全程监控体系,对于新开通识课的准入和已开设课程的退出规定不严格,论证和审查程序较为简单,没有严密规划,导致

7、课程开设五花八门,而且以知识灌输型课程为主,有内涵、能激发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的课程乏善可陈,就像一盘大杂烩,量虽多却食之无味。面对通识教育在应用型大学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目标和定位都决定了其不可能像研究型大学一样大幅度地对通识教育进行改革,只能走精深化、内涵发展之路,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通识课程的质量。二、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1.制定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能只重数量不顾质量,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开出多少门课程,还要关注课程建设的质量如何。以往的管理重心放在开出课程的门数能否满足

8、学生需要,而对于课程建设少有关注,对于课后评价的监控也不如专业课程那样严格。这种简单的粗放式管理与我国高等教育走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的趋势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建立全程细节管理机制才能实現通识课程精深化。细致的全程管理首先要从严把新开课程质量关开始,必须建立严格的新开课程审核机制。审查不只限于教学大纲及章节内容安排是否合适,还要审查其对学生思辨、创新等能力素质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