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

ID:251226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6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_第1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_第2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_第3页
资源描述: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摘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对于中国民众的普遍感情,作为女性这一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弱势群体,鲁迅给予了特别关注。短篇小说《离婚》通过对“爱姑”婚姻悲剧的描写,表达了鲁迅对女性解放的深刻反思。关键词:鲁迅;《离婚》;女性《离婚》是鲁迅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最早发表在1925年的《语丝》周刊上,后被收在《彷徨》中。《彷徨》中许多作品的创作时间,正值“五四“运动退潮时期,新文化阵营分化,社会沉闷,在此期间,鲁迅对很多自“五四”甚至辛亥革命以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离

2、婚》在继承“批判国民性”的“五四”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质和局限性,揭示了数千年来妇女多舛命运的悲剧根源。在我国长期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沉重的物质和精神压迫之下,而女性往往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命运也往往是最可悲、最值得同情的。正如鲁迅所:“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声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一卷P229”《离婚》中的主人公爱姑也充满了数千年来女性身上共有的悲剧色彩。爱姑似乎是鲁迅笔下最泼辣的女性。比起祥林

3、嫂、单四嫂,爱姑显得非常强势。她敢于反抗和敢斗争。为了不被夫家随便休掉,自己做主闹了整整三年;在大庭广众之下,她敢骂公公和丈夫是“老畜生”、“小畜生”;敢斥责自己的父亲是见钱眼热的“老发昏”;她甚至不把乡间的地主慰老爷放在眼里;面对七大人,她也敢理直气壮地抗争。如此反抗斗争的勇气和胆量,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统治的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然而,她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她反抗的思想武器仍然是封建礼教。在七大人面前,爱姑口口声声申诉自己的理由:“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鲁迅小说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

4、06.P305”,爱姑将自己的“操守”一件件摆出,无非是说自己“遵纲守常”,在封建礼教秩序下循规蹈矩,侍奉丈夫,孝敬公婆,是个“守妇道”的好媳妇。这不免让人想起鲁迅的经典名言:“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爱姑做不成夫家的奴隶,当然不欢喜,她要找七大人讲理,然而这又使她自己更加深陷奴性的泥沼。她的辩诬、诉苦、搜求公道,都不过是为了保住奴隶的地位,极言自己做奴隶的合格。卑怯是奴性的核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老百姓见了官老爷可以不下跪不磕头,但是他们骨子里始终有“怕官”的感觉,心理上始终觉得低人一等。爱姑也是如此。在爱姑鼓起勇气向七大人述说自己的委屈时,

5、心中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胆怯,一发现七大人面部表情一变,马上认为“这实在是自己错”,只觉得“第3页,共3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读鲁迅短篇小说《离婚》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仿佛失足掉在水里一般《鲁迅小说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P307”。一个“来……兮!”便吓得她后悔地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三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从原来想要闹得夫家“家败人亡”,“走投无路”到这一声怯弱地应承,爱姑的勇气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一怯弱正揭示了爱姑悲剧命运的内涵。爱姑不知道自己的抗争自始至终都在封建礼教的黑暗笼罩之下。她追求的公道——保住明媒正

6、娶的“结婚”的地位正是奴隶的枷锁;所谓“三茶六礼”、“花轿抬来”的名分之说恰恰是封建礼教“吃人”的工具。爱姑更不知道,她要搜求公道的七大人,和她不齿的慰老爷一样,是封建道统的维护者。祥林嫂的悲剧在于被和她同样命运的柳妈的迫害,而爱姑的悲剧则是误把吞噬自己的帮凶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她不知道七大人、慰老爷是这个社会的中心人物,所有的人都必须按他们的意志办事,包括作为男性的自己的父亲庄木三,在他们面前也是奴性十足,唯唯诺诺。在《离婚》我们又看到了“柳妈”式的人物。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嘴里念着佛号,貌似善良”,在心里却“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对爱姑指指戳戳,她们这时已

7、经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封建礼教维护者的立场上,帮着丑恶的吃人礼教吞噬别人的幸福,自己也成为“食人者”。貌似勇敢的爱姑的精神实质其实仍然是怯弱和愚昧的,她和祥林嫂、单四嫂一样不敢违抗封建礼教,不敢冲破这宿命似的人生轨迹。勇敢的爱姑最终败下阵来,回到被遗弃的弱势位置上。鲁迅把小说的取材,转向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爱姑的“病苦”正是什么深扎于爱姑头脑中的奴性和愚弱。爱姑是被鲁迅意识到的一类女性,她与子君、祥林嫂、单四嫂等女性一同出现在鲁迅的小说中,他把她们作为国民性、尤其是广大劳苦妇女的代表,她们骨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