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

ID:25117019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_第1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_第2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_第3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_第4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摘要】许多证据表明,符合罗马诊断标准IBS的患者往往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肠道感染、5羟色胺(5HT)异常、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神经中枢失调等导致IBS的证据不断被发现。但目前仅对感染后IBS的发病机制研究较为透彻。遗传因素也可能与IBS的发病有关。IBS的诊断仍基于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紊乱并排除报警症状。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仍基于症状表现而非针对发病机制,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尝试中。【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感染;诊断;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表现为无法解释的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紊乱[1]。传统观点认为I

2、BS是由于脑肠轴对胃肠道的作用失调所致,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此处的“功能性”指胃肠道症状长期或反复发作,但不能以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异常加以解释[2],IBS的诊断应排除器质性疾病。但目前此观点已受到质疑。近年多项研究表明IBS患者,至少是部分IBS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而且这些病变能轻易得到验证[3]。本文综述了近年IBS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对IB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定义和流行病学  lBS的定义不断被发展、完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专家的意见和对IBS特征性症状的研究。IBS的腹痛或不适能为排便所缓解,发病开始即伴有排便频率

3、的改变(增加或减少)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松软便或硬便)[见IB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出现3d,并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1)排便后改善;(2)发病伴排便频率改变;(3)发病伴粪便性状(外观)改变)]。如无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发热、贫血或腹部包块等报警症状出现,则支持IBS的诊断[4]。许多疾病可与IBS共存,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泌尿生殖症候群、纤维肌痛、头痛、背痛、心理症状等,因此IBS可出现多种不同亚型并易在最初就诊时被误诊[2]。根据突出的临床表现,IBS可分为腹泻为主型IBS(IBSD)和便秘为主

4、型IBS(IBSC),以及便秘与腹泻共存的混合型IBS(IBSM)[2~3,5]。  IB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普通人群中约10%符合罗马标准IBS的诊断,虽然很多人从未因此而就诊[2~3,6]。IBS与许多其他胃肠道症状重叠,包括慢性便秘和消化不良,表明这些疾病之间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但表现为不同的功能紊乱[7]。西方国家中女性IBS患者症状较突出,亚洲则未发现类似现象[8]。一种观点认为,现有的IBS罗马诊断标准可能不适用于亚洲人群,但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感染危险因素的增加无疑会增加IBS的患病

5、率[8]。  2病理生理学  传统观点认为IBS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内脏高敏感性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以及胃肠动力障碍导致腹泻或便秘。但胃肠动力障碍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便秘与腹泻混合或交替出现的IBS。一些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胃肠动力障碍并非IBS最重要的发病机制。然而,也非所有IBS患者都有显著的心理症状[2~3]。  2.1感染后和炎症性IBS现有证据表明,1/4的IBS出现于细菌性胃肠炎后[3]。西班牙一项队列研究[9]显示,沙门菌感染后,发生IBS的相对危险性增加8倍。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胃肠炎为何常会发展为IBS,这一问题亟待探讨。 

6、 部分IBS患者存在炎性肠疾病,但炎性肠疾病在IBS患者中的确切患病率不清[3]。已有资料证明,应用定量检测方法可发现,感染后IBS和非感染后IBS患者黏膜固有层T细胞较对照组增加,非感染后IBS患者肥大细胞增加。如根据传统组织学标准,则这些活检组织均属正常[10]。因此,过去可能忽略了炎性肠疾病与IBS的关系。IBS患者不仅结肠活检组织可见炎性改变,其周围细胞因子也有相应变化。O’mahony等[11]观察到IBS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10/IL12比例异常,表明具促炎作用的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处于活动状态。基于上述证据,将IBS定义为功

7、能性疾病并不恰当。  2.25羟色胺(5HT)异常5HT大量存在于肠嗜铬细胞中,主要作用为引起肠蠕动反射和传导感觉[12]。研究[13]表明IBS患者的5HT代谢存在异常,IBSC患者血浆5HT水平降低,IBSD患者5HT水平增高。Coates等[14]研究了IBS组、溃疡性结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直肠活检标本,结果显示IBS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5HT信号系统均出现异常,肠黏膜5HT含量减少,其再摄取转运蛋白免疫反应性也有所降低。提示IBS确实存在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这些异常很有可能发生在肠道感染之后。  2.3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一种观点认为,由

8、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食物停滞在消化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