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

ID:25116508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_第1页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_第2页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_第3页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_第4页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地质调查所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例如,地质调查所建立的中国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科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新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研究中心,并在1927年以后,先后发现四十几具北京猿人的遗骨,使当时的周口店成为.L.该领域国内外学者趋之若鹜的地方。除纯科学的研究工作外,调查所还兼顾到国家对矿业、石油、土壤等实用资源的需求。丁文江个人曾参与龙烟铁矿厂的设计和北票煤矿的开办。调查所兼办的地震台、燃料研究室和土壤调查所等,都是在政局很不安定,工作人员薪酬微薄且不稳定,实地调查经费完全依靠私

2、人或基金捐助的极困难时代努力的成绩①。从地质学史的角度讲,丁先生对于地质调查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学养深厚,贡献卓著    丁先生不光地质学知识底蕴深厚,并且对当时中国的地质学以及地质学界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所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能在很短时期内发展成为一个纯粹科学研究的机构,成为中国地质学稳步发展的领导中心。对于地质学的认识方面,葛利普先生曾这样评价丁先生:丁博士心目中的地质学极为广泛,范围所及,非只构成地球的材料,如矿物及岩石等,且包容形成及改动此种材料的种种动力,以及其渐渐演变之程序;进而对于地球之形状构造及经

3、过历史等,全体作为研究之对象;更涉及自亘古以来,地球陆面以上以及海水之内的生物;各种生物演进之程序,及足以影响其发展、分布之各种因素,如地理、气候等,均在范围之中。在欧洲科学思想发达以前,中国先哲对于地壳变动之基本性质,虽有明确之见解,而以后西欧竟超过远东,盖因能了解观察与实验之方法,足以改正哲学上之概说也。丁博士充分明了此种事实。发展东方科学,必须训练调查与实验之人才,且必须使此种人才在田野及实验室之内工作,而其所寻求必须是先寻求事实。②中国地质调查所,就是依据他所认识的地质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今的广大范围,来训练人才,招揽人才,支配

4、人才。比如,丁先生深感当时中国古生物学方面的专家之匮乏,邀请美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先生到中国来。葛利普在二十多年中为中国培养出许多青年古生物学专家,调查所创办的《中国古生物志》在十五年中成为全世界有名的科学刊物之一。    不畏艰苦,亲为表率    丁先生不惧艰苦,很多地质调查工作,他都亲为表率。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曾说过中国的知识分子喜欢坐在屋内,不喜欢亲历亲为,因此中国人做地质调查,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丁先生在《地质汇报》第1号写了一篇序,反驳其言论,说中国现在已有一班人登山涉水,不怕吃苦。无论在何等疾病痛苦之下,无论在何等的艰危环境

5、中,我总不曾看见他白日的发空愁,坐着忧虑消耗光阴。若是他忧虑,他便要把这忧虑立时现为事实,若不能立时现为事实.他决不继续忧虑着。③翁文灏回忆说,丁先生不仅不怕困难,而且还最讲究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地质考察。民国四年他和丁先生前往绥远进行地质调查,启程之前,丁先生亲自教导他测量制图的方法,采集化石的注意事项等。丁先生的这些言传身教,为地质学界的后辈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潜心育人,方法得当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地质学界人才比较匮乏,丁先生积极培养地质学的人才。关于丁先生的教育思想,葛利普先生曾这样评价:丁博士与其他曾受国外训练之领袖,均

6、感觉此种教育工作之困难,丁博士乃运用其特有之能力以解决此科学教育问题。渠确认基本之科学训练,必须在本国讲授,于是需要适当之教师。渠自任相当之课程,其他课程,若不能在留学生中选得相当人才之时,则请外国人士相劝。为求更高深及更专门之训练,渠确认必须将中国学生送出留学。但第一条件,必须淘汰成绩欠佳之学生,毫不姑息。惟其最适当者,方可予以留学之机会。④丁先生利用北京大学地质门停开的时机,把原来北京大学地质门的图书和标本全部接过来,在工商部筹备开办了地质研究班,即后来的地质研究所。后来,丁先生请从比利时回国的翁文灏到地质研究所做主任教授,并把北京

7、大学教授德国人梭尔格请来帮忙。除了外聘人才之外,丁先生在1915年后还亲自给学生们讲授古生物学。他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还更重视实地地质考察。丁先生认为每个学期由一个教授带领许多学生做一到两次野外地质考察是远远不够的,他鼓励学生独立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自行完成。除此之外,他还主张选拔地质调查所优秀的毕业生到国外去留学。⑤丁先生的北大助教高振西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当今的古生物学家,如孙云铸、杨钟健、斯行健、黄汲清、张席褆、田奇俊、朱森等,虽然是葛利普先生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丁先生的培养。⑥    胸怀宽广,

8、善引人才    丁先生运用自己的学术关系,积极为中国地质学界引进高端人才并和他们成为极好的朋友。1917年,北京大学重新开办地质学系,毕业的学生有的到地质调查所工作,丁先生亲自考试后对他们的成绩非常不满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