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

ID:25103386

大小:1.7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8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_第1页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_第2页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_第3页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_第4页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科举制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发明。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却鲜为人知。但不少西方学者还认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西方和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

2、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去士,这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科举考试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清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3、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科举考试科目:常科、制科明经进士帖经墨义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

4、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朝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制度宋沿五代旧制,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后改开宝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进士科以外的各科,常合称“诸科”。神宗时,废诸科,另设“新科明法”,元祐时废,绍圣复设延续至北宋末,南宋绍兴年间一度复设。此外,还有武举、童子举;而制科则分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三科,仁宗时分设六科,神宗时罢,元祐复设,绍圣时再废,另设宏词科。元祐时曾设“经明行修科”,实同制科。南宋复

5、设制科,设博学宏词科,南宋末改称词学科。宋代科举以进士科最为重要。1·宋初取进士,亦无定数,通常为10余名,少则六七人,大体与后周时相当。乾德四年(966),除录取进士6人外,又录取“诸科”9人。此后,不定期地录取“诸科”,录取人数通常也多于同科进士人数,即所谓“国初,诸科取人亦多于进士,盖亦承五季之敝云”。2·宋太祖虽然重视科举考试,但五代重武轻文的习气未除,进士及第后所担任的官职很低3·熙宁科举改革以后,科举“省试”原以诗赋为第一场,论为第二场,策为第三场,帖经为第四场;仁宗时改为第一场试策,第二场试论,第三场试诗、赋,第四

6、场试帖经、墨义,顺序虽有所调整,但诗、赋和帖经、墨义仍是必考的科目。4·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儒家经典,但是注释不一,还不能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王安石创立的“新学”派,是新兴的“宋学”中体系相对完整的学派。宋神宗对王安石说:“今谈经者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著经,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①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以“新学”派的观点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于熙宁八年颁布学校,作为教科书。此后,《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以此选拔拥护改革的官员。宋代的科举制度明朝的三级考试制度考试分为童试(含县、州府、院试)

7、,乡试(省级),会试(中央级)与殿试(皇帝亲试)四级。童试,实际是预备试。三级考试制度乡试——举人——解元会试——贡士——会元殿试——进士——状元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明清隋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明经的主要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进士科的考试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唐时,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亦设立了武举。宋代科举把帖经、墨义和诗赋等考试都取消,改为以经义(解释经书)、论(对时局评论)和策(提出解决时弊的办法)作为考试内容。元代的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指定读物也有所变动,考

8、试内容包括四书,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后来成为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极为讲究形式。科举制度利弊分析利:科举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与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