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96465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樊波专栏 中国诗与画意境的审美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樊波专栏中国诗与画意境的审美建构樊波专栏中国诗与画意境的审美建构学术界论述意境的言论不少,但大都义理含混。当代美学家叶朗的相关阐发却十分精辟。其中一个重要要义是讲,在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所谓意境,就是指要突破有限物象(或意象),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获得对整个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感悟;这是我们探讨意境内涵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前提。 樊波专栏中国诗与画意境的审美建构樊波专栏中国诗与画意境的审美建构学术界论述意境的言论不少,但大都义理含混。当代美学家叶朗的相关阐发却十分精辟。其中一个重要要义是讲,在老庄哲学
2、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所谓意境,就是指要突破有限物象(或意象),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获得对整个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感悟;这是我们探讨意境内涵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前提。 但我们这里仍可以从多重角度来考察意境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唐代的诗歌理论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绘画理论则很晚了,直到清初笪重光才明确地提到这一概念并作了较为深入的阐发。在我看来,就绘画理论(主要是山水画理论)而言,对于意境的探讨实际上从六朝就已然发轫。后至唐宋时期基本形成了系统的学说。这是一个伴随着绘画实践,逐步深化和提升的理论建构过程。这一建构过
3、程有三个重要的理论环节:第一就是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第二是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第三则是宋代韩拙的《山水纯全集》。这三部著述都没有直接提及意境这一范畴,但却共同包含了一个概念:远。按照叶朗先生的说法:远突破了山水有限的形态,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伸展到无限的时空。正是这样,远就成为一个山水意境的标志性概念。我们知道,宗炳首先提出了张素远映的说法。学术界对此有不少争议。有的认为这是一种取景方法,还有的认为这是比西方绘画要更早的透视方法。在我看来,这是中国艺术理论最早的意境建构学说,即力求以有限的篇幅(
4、绡素)去远映无限的景象。对此宗炳还有更为具体的描述: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稍后的姚最也有类似的说法: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但这些描述和说法显然还止于构境的空间方法,而意境之意的主观内涵并没有得以揭示。因此作为第一环节的远映之说还是不完善的。宋代郭熙的三远说影响很大,它不仅着眼于山水意境的远的建构,而且更重要是它丰富了山水意境呈现的多重空间形态,即所谓平高深。这是对宗炳远映的发展,也是对山水创作经验的总结。三远说的影响主要在于后世山水构图大体依照这一方法,表现了
5、中国画家仰观宇宙、俯察万物的自由的审美视野。但对于意境建构而言,贡献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或者说并没有在郭熙之后韩拙提出的新三远贡献那样大。一般人往往将韩拙的新三远即阔远迷远幽远视为郭氏理论的后缀和补充。依我看,在山水意境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韩拙的新三远才是一个关键环节,才意味着意境内涵的完整彰显,才标志着意境理论基本系统的形成。这是因为它一方面探究了远的空间展示,另一方面又以阔迷幽三个概念将远的空间形态浸染上鲜明的主观情采,从而使意与境真正交融为一个主客观有机结合的审美范畴这里的远不再是一个纯然客观的境相布
6、构,而是一个同时散发着阔迷幽等主观意绪的艺术表征。当然我们从韩拙对阔迷幽的具体描述(如近岸广水烟雾溟漠微茫缥缈)中似乎很难解读出这层含义。然而若将之置入到更为深广的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审美理论的历史背景中,即可见出其间的生成脉络和思想妙谛。 其实,在韩拙之前,已有不少人提到幽。如宗炳就有虚求幽岩披图幽对的说法:萧绎亦有茂林之幽趣的说法;传王维所撰的《山水诀》《山水论》中则有岁月遥水,颇探幽微近水幽亭簇簇幽林的表述:五代荆浩《笔法论》中同样有气象幽妙幽阴蒙茸幽音凝空的表述;宋代的画学著述中关于幽的
7、说法也是屡见不鲜,如沈括说幽情远思,如睹异境,郭若虚评关仝山水杂木丰茂人物幽闲,米芾评董源山水幽壑迥荒。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对幽景的客观陈述,而且更有对幽情(幽趣幽思)的主观感知,两者交织为十分浓厚的意境氛围。如果扩大来看,六朝至唐宋时期,大量诗文有关幽的描述更是层出不穷。王羲之说: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杜甫诗曰: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张九龄诗曰: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王维诗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孟浩然诗曰: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王安石诗曰:翳翳陂路静,杖履亦幽寻。黄庭坚词曰
8、: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而唐人常建《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些诗文弥漫出来的意境氛围更加浓烈了。这表明,画家和诗人正是通过艺术创作建构了一种审美幽境。到了韩拙这里则凝结为一个极富概括性的范畴:幽远。 同样,在韩拙之前,关于迷的言论也有不少。如传王维画论中有气色昏迷路荒人迷的说法。而据韩拙对于迷的自然形态烟雾溟漠的描述来看,相关的言论更难尽述。所谓远景烟笼,深岩云锁,薄雾菲微,长烟引素;所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