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

ID:25095285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_第1页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_第2页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_第3页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_第4页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负重而行到诗意栖居内容提要:审美解放就是要自由地进入“无目的”状态,要充分地体验“无目的”的自由。然而,个体的无边欲望、负面情感、有限能力却成为人的重负,使审美变得沉重。因而,审美解放的实现前提就是为负重而行的人“减负”。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人类彻底摆脱了负担,审美得以真正解放,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得以实现。关键词:负重而行;减负;审美解放;诗意栖居Abstract:AestheticliberationmeansthatthepercEivercangetintothestateof“no-objectiv

2、e”freelyandcanfeelthefreedomofthestateof“no-objective”tothefull.Butinfinitedesire,negativefeelingtogetherakesappreciationofthebeautyoppressiveanddifficult.Therefore,thepremiseoftheachievementofaestheticliberationistoreducetheintensityoftheheavyburden.AndinthemunistSo

3、ciety,thelevelofproductiveforcesaximum,sotheperceiverselffromtheburdenthoroughly,andaestheticliberationanbeings.而恐惧、孤独、痛苦等三种人生难以摆脱的负面情感,归根到底都是从悲观的角度对于人的存活状态的体验。从乐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体验到人的智慧、幸福和快乐。这正像莎士比亚在《哈姆雪特》中借哈姆雪特之口对人发出的乐观称赞:“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

4、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8]所以,只要我们善于“换思”,那么负面的情感就可能转化为正面的情感,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变为对死亡的从容和对生命的热爱;人的孤独可以变为人的另一种快乐;人的痛苦可以转变为人面对痛苦时的自豪感与崇高感。我们还可用“移情”的方式转移负面情感,当然,这有别于立普斯所说的“移情”,他的“移情”说限于审美领域。笔者的意思是情感也指向一定的对象和目标,我们可以把负面情感的指向由此对象转向彼对象,由此目标转向彼目标,从而促使负面情感向正面情感的转化。当我们把恐惧的对象由“死亡”

5、转向“生存”,恐惧就可能演变为对有限生存的无比珍惜;把孤独的指向由“人际沟通”转向“自我观照”,那么孤独就可能超越“痛苦的孤独”而成为“诗性的孤独”;把痛苦的所指由欲望病痛转向人生贡献,那么痛若就会成为我们挑战痛苦、奋发有为的毅力和动力。叔本华面对人生的痛苦情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不知“换思”和“移情”,只想到用艺术作麻醉剂式的短暂超脱,只想到走向“寂灭”,走向死亡。而尼采比叔本华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换思”和“移情”,他扬弃了叔本华否定世界和人生的悲观主义,把它改造成为具有乐观精神的“行动哲学”。而且,他还能把现实痛苦的指向

6、由生活转移到“日神和酒神”的狂欢中去,在梦境艺术和醉境艺术的沉迷中,人的痛苦得到减轻和淡化。而“重负”的第三个方面——“有限的能力”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有限”是相对于单独的个体生命,而相对于整个人类的生生不息而言,审美素质与能力又是可以无止境地发展的。而且就单独的个体生命而言,没到生命结束那一天,审美能力发展的最大值和临界点也无从限量。所以,只要我们乐观地看到这种能力发展的“无限性”,积极努力和奋斗,谁都不敢轻言谁成不了艺术家。我们可以通过美育、学习、实践等途径去提高个体的审美素质与能力,使我们

7、最大限度地靠近“无美不能审”的理想状态。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作为人成长成熟的出发点。怎么“修身”?儒家非常注重教育,主张通过无处不在的教育,使人修得善行,修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当然,儒家教育的核心是“仁教”、“政教”,面对审美,我们要大力倡导“美教”、“美育”。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主张通过“美育”来达到“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和谐统一,使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从对立走向融合,使人成为完整人格的人。这一“美育”主张强调的是“完整人格”,然而,通过“美育”形成“完整人格”的

8、前提之一应是通过“美育”提升审美能力,只有审美能力提升到“能够审美”、“会审美”的层次,席勒的美育理想才有了基于主体意义上的可能性,才会有实现的潜力与动力。由此,“美育”首先应以“提升能力”为旨归,然后才能指向“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可惜的是,我们多年以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