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ID:25088896

大小:11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8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第1页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第2页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第3页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第4页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李道林专业:09农业资源与环境小组编号:第五小组小组组长:王家宝资料主管:车威财务主管:李玲玲全体组员:王家宝、车威、李玲玲、罗超、殷涛、王晓波、葛亚平、朱力毅、康英霞编写报告:李玲玲、康英霞报告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言一、大蜀山区简介大蜀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距合肥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海拔283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别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等地质运动形成的残丘。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1962年,安徽电视台在山顶上建发射台,合肥市

2、最高的标志物,成为游人参观游览的一个新景点。此后,大蜀山周围相继建成了“雪霁山庄”、“玉兰大道”、“蜀山画廊”、“十二生肖园”、“合肥野生动物园”等新的景区。80年代初,大蜀山南麓建成一座宏伟壮观的烈士陵园。1989年,大蜀山东麓建成一个70亩的樱花园,栽植7个品种3500株樱花,其中日本久留米市赠送的有300多株。1995年,“蜀山春晓”被评为新“合肥十景”之一。二、实习内容(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以1:10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根据大蜀山区的地形地貌进行的乡级土壤调查。首先是由富有经验的李老师带我们了解地形地貌,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我们再分组实地考察,然后进行内业操作,

3、由草图转绘地形图,再用透明纸描,最后制成图。具体的工作安排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第一阶段:(外业工作)包括踏查和详查,了解记录实习地的地形,成土母质,地表水、地下水,植被及农业生产活动等情况。第二阶段:包括外业工作内容和材料的整理和内业工作,在这个阶段进行比土评土,制定土壤分类系统,确定上图基本单元,制作土壤草图定界勾绘,拼图,清图,并完成编写实习报告及土壤调查说明。(2)实习目的:1、学会修复土壤剖面,认识和分析土壤结构和土壤分层。2、了解土壤质地,松紧度等。3、学会用比色卡辨认土壤颜色4、学会分析土壤性质及成土母质。5、学会土壤性状的野外观察,包括成土条件的调

4、查了解,对土壤剖面形态的特征的观察,深入了解土壤的性状,综合评价土壤肥力及生产性能。分析土壤形态各种演变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6、学会认识及运用地形图,正确掌握土壤调查制图的原理和方法。7、学会识土、辨土、诊断土壤性质,掌握土壤分类。(3)实习工具包:剖面刀,米尺,剖面记载表,土壤比色卡,PH比色卡,白瓷盘,铁锹等。大蜀山区的自然概况和土壤性态综述一、成土因素分析(一)气候1、气温:平均在15.7℃,元月平均气温2.1℃,七月平均气温28℃。具有冬冷夏热春秋适中的特点。全年≥10℃的积温为4885.9~~5052℃,持续225.6~~232天,无霜期227天左右。2、降水:平均

5、降水量982.6㎜,最高降水量1541.9㎜,最少降水量573㎜。不同季节降水量变化量也很少,夏季占全年的42%,冬季占全年的,月降水量以11%,其中秋、冬,甚至春季也常常出现缺水现象。3、日照与辐射: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218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19.1kcal/cm2/a。4、灾害性天气:地上最常遇旱涝和低温等,大的洪涝灾害大约5年发生一次,大旱灾大约六年一次,干旱洪涝同时发生相当5年一遇,低温主要是“倒春寒”和“秋分寒”危害作物生长发育。综上所述,合肥西郊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资源比较丰

6、富,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但是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和水热资源的变异性,也带有旱、涝、连阴雨、低温等自然灾害。(二)地形地貌1、残丘:海拔283米,山麓海拔为60米。由于受地形影响,从山上往山脚依次分布着粗骨土、黄棕壤性土、普通黄棕壤及粘盘黄褐土,在山谷中与山坡上还分布着粗骨土及黄棕壤,其中辉绿玢岩和红色砂岩较多。2、大蜀山周边:除去残丘其他地区多是波状平原,海拔高度在30~50米之间,相对高度5~15米,坡度2~5度。因流水切割剥蚀,形成岗、塝、冲依次降低。因此,岗上多为旱地,也有少量水稻田及菜园地;塝、冲一般为水旱轮作。(三)成土母质1、下蜀黄土:除护岸大蜀山山麓有少量分布外,所有波

7、状平原地区几乎全被该母质所覆盖,该类型母质层次深厚,质地粘重,透水性差,且自上向下粘性增强,该母质发育而成的粘盘黄褐土,土体内常形成一层坚硬紧实的粘盘层,呈明显的棱块状或棱柱状结构,结构体表面被棕色的铁锰胶膜或结核所覆盖。又有人称之为“黄泥板子”、“死黄土”或“马肝土”。另一些岗地坡地的下蜀黄土,经流水冲刷,表土层中的粘性,铁质等淋失,质地较轻,粉砂含量相对较高,形成了黄白土,死白土等。在塝和冲里的下蜀黄土,现有绝大多数已发育为不同亚类的水稻土,只有岗上仍为旱地。2、辉绿玢岩风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