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

ID:2508826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_第1页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_第2页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_第3页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_第4页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法律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法律行为之本质乃意思表示,无意思表示,即无法律行为。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内心自由形成的意思表达于外部以发生私法上效果的行为。由此可以得出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均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可见意思表示和法律行为,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依该表示旨在发生私法上效果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成立的必要构成要件。意思表示、法律行为成立、法律行为生效是一

2、个符合逻辑的完整链条。意思表示是这个链条的最初起点,对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法律行为;意思表示;关联;比较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说  (一)法律行为西学东渐  法律行为概念是19世纪德国法学的产物,被《德国民法典》首先运用,成为民法典中最为抽象的总概念之一。当代德国民法秉承的是查士丁尼(Justinian)的《学说汇纂》(Pandekten)体系。《学说汇纂》体系的主要特征在于将总则体系前置并予以抽象,而民法总则诸多规则的建构以法律行为理论为核心。自清末西学东渐以来,我国民法概念体系及思维方式即通过日本师法

3、德国,因抄袭德国民法的法律行为概念在理论上也未见有显著的歧见。后来我国虽受德国民法理论的深刻影响,却没有采纳“法律行为”概念,而是创立了自己的概念体系。1986年,《民法通则》第54条放弃“法律行为”一词,取而代之“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一词源于德文Rechtsgesch?覿ft的汉译,并非中国民法之所创。《民法通则》的立法者之所以舍“法律行为”而另创“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意在解决“合法性矛盾”。  (二)法律行为的经典定义  萨维尼(Savigny)在其著作《现代罗马法体系》中从法律行为内涵即意思表示的角度概括了法律行为的定义:“法律

4、行为是指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1]法律行为涵括适法的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行为、无效的行为。所有设权性意思表示行为不论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评判标准都称之为法律行为。梁慧星先生认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发生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为要素之一种法律事实。”对意思表示是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之自由意思,亦即于私法范围内,法律允许个人自由创设法律关系,只要不违反法律之根本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依其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2]史尚宽先生的观点则为:“法律行为者,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法律因意思之表示,而使发生法律上之

5、效力的私法上法律要件也。”[3]  二、意思表示的概述  (一)意思表示的理论渊源  意思表示(deklaratiovoluntatis)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是从荷兰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deiurebelliacpacis)》中用传统罗马法的“诺言”(Versprechen)演化而来的,在其“承诺约束理论”中提到了约束和承诺的理由,也是为诠释意思表示和合同订立的理由做的进一步说明。  (二)意思表示之概念  卡尔·拉伦茨在其著作《德国民法通论》中,将意思表示的涵义解释为:“指表意人向他人发出的表示,表意人据此向他人

6、表明,根据此意思,某项特定的法律后果应该发生并产生效力。”[4]梅仲协认为:“意思表示必须含有两个要件:一为意思,二为表示,吾人心中所含蓄之意思必须经表示之后,使有法律上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意思。”[5]由此可以得出:其一,意思表示是人的行为。它是能引起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之一种,是权利义务与主体相结合的媒介,是当事人形成法律关系的主要途径;其二,意思表示需将内心自由形成的意思表达于外部,以便当事人和社会知晓。因此,意思表示由内心意志和表示行为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从社会作用上说,

7、没有无意思之表示,也没有无表示之意思,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其三,意思表示旨在私法上的效果。法律行为的功能在于实现私法自治,而法律行为之本质上乃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意思就是关于私法标的的方案。不具有私法效果的意思的宣示不是意思表示。因而,意思表示所涉及的意思是且仅是私法效果意思。  三、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之关联性比较  (一)法律行为涵括但不完全等同于意思表示  如果把法律行为仅仅定位于意思表示,这样会对理论认识和实际生活造成不和谐。从理论上来看,不承诺履行的意思表示是不可能产生法律后果的,依照法律行为的定义,

8、不再旨在于产生法律效果的意思即不应该受到保护的。从社会实际生活来看,如仅仅以意思表示的一致来等同于法律行为中的物权行为理论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分解,这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例如认为在买卖合同中的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