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8389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完善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完善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在当前义务教育已基本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从硬件均衡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是今后均衡发展的工作方向,需要每位校长积极思考并加以实践的重要任务。 一、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办学如果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质量意识”是每位初中校长必须长期牢固树立的中心意识,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校长必须采用目标管理。也就是不仅对学校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还应该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在制定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引领每位教
2、师参与其中,听取他们对提高质量的积极建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校长用价值引领,用目标凝聚人心的做法,有利于建立发展共同体。[1] 二、教师管理要注重两个方面 1.制度与目标管理 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加强制度管理是必需的。制度的确立,有助于全体教师确立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加速校园文化建设,使校长在实施管理时对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考量标准。谈到制度管理,不能不谈到目标的制定与管理。目标是管理教学的方向,没有目标便无法协调人们的行动。目标也是管理的手段,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们的行动,最
3、终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2.人文与情感管理 校长在管理中应首先树立“教师第一”的人本理念,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信任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尽力满足教师的需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还应积极实施“情感协调”管理新模式,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奔头。所谓“情感协调”管理模式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对学校的运作借助广大师生的共同情感趋向,形成情感共鸣,对学校的奋斗目标产生共识,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民主、科学的“情感协调”管理模式,能增强教师对课程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教师不断追求“超越”的热情,从而
4、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三、学生管理要注重“三个阶段” 1.七年级学生的适应阶段。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有很强的新鲜感。要求教师抓好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抓好学生的中小学衔接工作,使学生对初中教学要求“适应”。 2.八年级学生的分化阶段。到了八年级,学生的“老本”已经“吃光”,学习科目增加,难度加大,有些学生出现“掉队”、分化情况,因此,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分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注意补缺补漏,适当放缓教学进度,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跟上“大部队
5、”。 3.九年级学生的冲刺阶段。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总复习,要求教师把握冲刺阶段的学生心态和特点,以能力为目标,以“双基”为抓手,牢牢把握中考的动向,全面、扎实地推进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毕业时各科能达到课程标准设定的要求。 四、教学管理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两种管理形式应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把握“度”至关重要。我校教师当地人较多,推行“制度管理”十分必要,这一管理比重可以大些,并适当赋予“人文管理”。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课题。总之,校长不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给予教师积极的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
6、展。 2.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中“学”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最主要的是“整合”教材、“活化”教材,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的焦虑,真正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看来,这一理论和实践对各个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 课内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教材作为教学的文本,要认真教。文本是物化形态的言语,也是我们教学的凭借。教材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教学应以教材为主,
7、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本宣科。教师首先要在“活化”教材上下工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角色,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的目的。此外,帮助“学困生”打好基础,也是课外辅导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只有依靠认识主体——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成为具体、熟悉的生活对话,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生活化,才能真正使师生共同体一起成长。 4.个人实力与集体合力的关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个人的备课,有助于教师个人深入思考教材整合、教学方法等;但集体备课则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突破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