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

“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

ID:25074485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_第1页
“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_第2页
“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_第3页
“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重在公共物品提供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曾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研宄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将是重点,中央也将继续大力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新近通过的规划内容看,此言非虚。记者了解到,“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三农的政策,贯彻了三条主线。结构的变迁仍是一条主线,它包括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人口结构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应继续优化农业的结构,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还应根据我国

2、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产品供求的现状,加快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目前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仍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在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的背景下,农村内部综合配套改革是“十一五”期间三农政策的第二条主线。农村内部综合配套改革也是农村改革中层次最深、环节最多、难度最大的改革,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农业问题专家所认可,它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乡镇政府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三大核心问题

3、的改革。而第三条主线就是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有分析认为,这是“十一五”规划中关于三农政策的核心内容。因为要从根本上遏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就必须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这一机制必须能够调整本已不平衡的城乡利益分配格局。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工业反哺农业,这个反哺不是价格和收入补贴,而是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其中的突破口就是落实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以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为核心,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是“十一五”规划中三农政策的重申之重。如今,政府的公共财政主要还是向城市倾斜,向重点项

4、目倾斜。特别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农村对于公共物品应该像其基本生活物品一样“自给自足”。实际上,正因为长期对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漠视,我国农村有一半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甚至还有近2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此外,医疗卫生、住房、燃料,交通等都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发改委产业研宄所所长马晓河称之为“学无所上,老无所养,病无所医。”为此,他强调政府应该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多下功夫。公共物品的缺乏有历史的原因,但目前更严重的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出现更严重的缺位。

5、记者从江苏省镇江等地区了解到,部分地区在实现农民“零负担”之后,道路修建以及基础教育的投入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为普遍。作为“十一五”农业规划编制的参与者,马晓河建议说,政府应掀起新农村运动,给农民道路、水、电等基本服务,甚至连厕所改造政府也应该投资;为农民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他们的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等。在中央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在编制^一五”新规划的时候,加大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首次设立两项直接涉及“三农”发展的

6、专项规划:农村发展专项规划和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据介绍,北京市由发改委安排的投向10个远郊区县与城八区的政府投资比例己经由2003年的20:80调整为今年的50:50。投向远郊区县的市级政府投资由2003年的2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77亿元,翻了3.5倍。2004年江苏城乡收入差距为2.15:1,这一比例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最小。参与当地规划编制工作的学者建议江苏以城乡收入差距控制标准2:1为核心,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定期量化评估体系,并适时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按照江苏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

7、要求,全省农民人均增收指标要在“十一五”期末(2010年)达到8000元,而2004年仅为4840元。实现上述规划目标,今后6年农民收入的年均增幅须保持在10%以上,而2005年预期则为6%,故其成为制约江苏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因素或“软肋”。而湖北省为了实现每年转移培训100万农村劳动力的目标,其“十一五”农业规划中便多了一个专项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江苏省更是认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治本性”的战略举措,它将在2010年完成转移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既定任务。

8、此外,由于非农工资性收入、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密切相关,而目前江苏有组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仅为16°%左右。为了提高组织化水平,江苏可能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