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

ID:25073759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_第1页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_第2页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_第3页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_第4页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转改”引发的媒介角色思考摘要:从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到时政新闻民生化,中国的电视新闻传播观念不断更新。这一嬗变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民生新闻、公共新闻、时政新闻民生化等符号激发了业界、学界的探索力,促使人们认真审视新闻的本质、媒介的角色、媒介与受众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媒介角色;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公共新闻;时政新闻民生化;职称论文随着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如何提高新闻的传通率、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和效益价值,再度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在此之前,2005年玉溪电视台在云南电视新闻界率先倡导时政新闻民生

2、化,并于次年推出体现这一思路的新版《玉溪新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联播体(时政新闻)、1993年后焦点体、2002年后晚报体(民生新闻)、2004年后尝试公共新闻一直到近年来探索时政新闻民生化,从《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到诸如云南玉溪电视台民生化的《玉溪新闻》一类的栏目,这一系列带有电视新闻改革标志色彩的栏目,都是媒介自身为获取受众支持而进行的角色转换的尝试。马克斯?韦伯说: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其背后都有一种时代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这

3、种精神力量与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内在的渊源。媒介角色的演变源于我国传播体制的改革、传播观念的演进和社会思潮的嬗变,而这又有赖于开放的社会所带来的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一、时政新闻重国计、领导看,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20世纪70年代中国各省普遍设立电视台,80年代四级办电视,从无到有一下子出现了几千家电视台。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下,媒体呈现出分散化和指令性的特征。作为喉舌,电视台在政治体系中扮演着宣传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出于政治向心力的考虑,全国各电视台均开办有时政新闻,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了上行下效、一种声音的中国特色。时政新闻也叫政治新闻

4、,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实际运作中,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狭义上即指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内容大多涉及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较大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和政治家办报、党管媒体赋予时政新闻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使它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鉴于时政新闻内容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各级电视台的时政新闻

5、占每天联播体新闻播出的比例往往都是最大的。按理说,这样的议程设置也暗合了大众的信息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类的共同需要有七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知识、审美和自我价值实现。身处信息时代,人们这些需要的实现常常离不开大众媒介。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显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包括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内外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表彰与揭露批评,[1]以及天气预报、知识、趣闻、娱乐等。可见,时政新闻是党政部门认为公众未知、应知的重要信息,而它的内容也恰恰符合公众的信息需求。那么,时政新闻

6、怎么就远离了大众、成了领导看的新闻呢?在传统的时政新闻中,受众是被动的接受者。媒体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高高在上地对受众进行单向度的灌输;正面宣传为主;信息缺乏个性和贴近性,公文文体和书面语言不绝于耳,见事不见人;鲜有同期声,新华社通稿贴电视画面(画面+播音员念稿)的刻板模式缺乏可视性原本重要的信息在单调枯燥的形式中传而不通,媒介的公共属性和公众的知情权均未得到充分实现,出现学者展江所谓的中国媒体双重封建化的现象。时政新闻同质化、模式化、接近性和趣味性差的积弊,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众对政治、国计的淡漠。二、民生新闻重民生、平民看,媒介是人民的喉

7、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作为事业性单位,媒体进入市场竞争体系,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人文主义思潮和商业化思潮的影响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媒体报道主体由事件转向人,遵循市场规则,尊重受众需求。中国电视的变革与突破大多自上而下。中央电视台的每次调整、创新都被各级电视台全面模仿,这几乎就成为一种惯性。2002年后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一度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独特意味就在于它是自下而上的一次电视变革。各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甚至有民生新闻一抓就灵的说法,这表明缺少话语权的普通受众是多么需要媒介的支撑,而民本取向将使新闻

8、大有作为。如前所述,电视领域的每一次变革都有赖于党的大政方针与宣传政策的调整完善,民生新闻正是在这种调整完善所提供的发展空间中,进行了一次新的、符合传播规律的电视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