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案]一、《课程标准》原文: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案。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认
2、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5、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教学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快速浏览课本128-130页内容,并且观看幻灯片展示的资料,总结出我国教育和科技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2、列举出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其他最新成果。3、阅读课本130-131页,并且观
3、看幻灯片展示的资料,,完成下列思考题:(1)我国现有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想比,存在着哪些差距?(2)我国现在教育水平、高科技人员数量、科技投入、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我国应该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如何着手?实施什么战略?4、大家阅读131-132页:观看幻灯片展示的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是什么?(2)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要求?5、大家阅读132-133页:观看幻灯片展示
4、的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的作用或意义)(2)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和青少年应该如何做?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五、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展示我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时速达350公里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开始运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员展示收获的转基因甘薯、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孙家栋和谷超豪(通过视频介绍孙家栋和谷超豪
5、的科技贡献)。我国取得了这么重要的科技成果,并且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与国家实施哪一项战略分不开呢?引出新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2: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幻灯片资料后,总结出我国教育和科技取得的成就。通过预习查阅资料,列举出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其他最新成果。(三)通过资料与数字对比解决教学用题3:展示资料: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技术成就指数和排序,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完成3.(1).题。通过数字对比能说明:
6、我国科技和教育落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3.(2)题。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和教育落后,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并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总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完成3.(3)题。(四)自学、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4:具体流程:通过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说明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列举我国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课外事例,说明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展示国内重视教育和科技的材料(巩
7、固辽西的材料)出示教学用题4学生思考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完成4.(1).(2).(3)题。5.(1)(2)题。(五)巩固练习,总结全课:巩固练习:1、有人说,中国总体科技实力已居世界前列,你是怎样认为的?(2009年安康毕业考试题)答:这种观点错误,教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案》(..)。我国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尖端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坚实的基础,如航天、电子、生物工程领域以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得总体实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
8、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2、阅读材料:材料一: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布置。材料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