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ID:25032526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7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_第1页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_第2页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_第3页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_第4页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因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而被压低的人力资源的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的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的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了机遇,但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否则,如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现僵持,对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都极其不利。 

2、   一、阶段性特征之一:农村劳动力供求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带来机遇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供求,集中体现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供给和城镇工商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上。局部地区从2003年开始出现部分企业用工短缺,即所谓的“民工荒”。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一些地区民工短缺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2006年,“民工荒”仍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持续,人们估计珠江三角洲地区缺工100万人左右。据本课题组2006年11月对广东省

3、东莞市的调查,该市有农民工600万人左右,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20%左右,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工资待遇好的大企业不缺工,经济运行基本正常,但部分工资较低、中下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缺工,少数企业缺工比例在10%~30%之间。一些企业虽不缺工,但有用工紧张的压力,认为过去是“人找工”,现在是“工找人”。劳动力供求的变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招工年龄放宽。招工年龄从过去的18~25岁调整为现在的18~40、50岁;过去,企业一般不喜欢招用年龄偏大的已婚打工者,现在则乐于接受夫妻工,认为夫妻工在企业比较稳定。本课题组访问的一家台资鞋业公司,有农民工40

4、00多人,结婚的占80%,另外两家港资企业已婚的农民工占职工总数的60%~70%。二是劳动用工中介费的支付者发生了变化。过去,用工的中介费由农民工承担,从2003年、2004年开始逐步转变为由企业支付。中介机构每介绍一名普通工人的中介费为80元,介绍一名技术工人的中介费为150元。三是招工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企业不主张员工从老家带人,怕形成地方帮派难以管理,现在却动员老员工带人进厂,所带新员工在厂工作三个月后,按一人50元的标准向带人进厂的老员工支付中介费。四是企业招工时给出的月工资水平在近三年中上升了近200元。五是企业即使在生产淡季也不敢轻易解雇工

5、人。六是一些企业为应对用工短缺问题而到内地办分厂。一家台资企业在湖南耒阳、江西赣州办分厂,农民工的月工资为600元,也出现招工困难。政府部门派人到劳动力输出地为企业招工,但结果是需要的多,招到的少。  近年来,人们分析一些地区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主要是:1.体制因素,即“民工荒”是因农民工的“权利荒”。工资待遇偏低,劳动条件恶劣,劳动时间过长,没有社会保障等,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员工流动性大。农民工从工资待遇差的企业、轻视他们权益保护的地区,流向工资水平较高、善待他们的企业、地区,被称为“用脚投票”,是对就业环境的评价和选择。同时,农民工的主体发

6、生了变化,新生代的年轻农民工,由于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而且缺少务农经历,多为初中高中毕业后即外出,自身素质提高,信息渠道增多,因而对工资待遇有了选择,维权意识增强,期望成为平等的城镇居民。而很多用工企业,还抱着老黄历,想以微薄的工资招工,而且不重视用工后的相关保险,不把农民工当工人看,这是新一代有文化的青年人不愿忍受的,这些企业面临“民工荒”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过去,企业只招18~22岁左右的年轻人,使用五至六年、或七至八年,该提高工资了,就以年龄大为由解除劳动关系。这种只雇佣年轻劳动力一段黄金年华的用工制度,不只是以“

7、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为条件,而且是以“年轻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无条件供给为条件。2.结构性短缺,即受过培训、有技能的人供不应求。这是以往就存在的问题,在产业、企业进入升级和调整阶段后进一步加剧。其原因在于农村教育、培训薄弱,流入地忽视农民工培训。当然,结构性短缺也与制度有关。流入地企业只雇佣年轻人一段时间,加上工资待遇低,城市生活费用高,户籍门槛阻挡,被雇农村劳动力很难在流入地长期就业、居住,他们的技能有了初步积累后就只得半途而废。3.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即农村新增劳动力减少,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连续在较广地区出现“民工荒”,表明了农村剩余劳动

8、力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年轻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已经不复存在。权利缺失和对农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