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2893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单发性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发性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作者:赵起,邵成伟,田建明,左长京,吕桃珍【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单发性肝脏转移瘤CT特征,包括肿瘤密度、边界、钙化及强化特点。结果:肝脏单发转移瘤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界模糊不清,可以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多无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少数肿瘤可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减轻;门静脉癌栓罕见。结论:肝脏单发转移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史很重要。【关键词】肝脏转移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脏是转移性肿瘤极为好发的部位,有统计表明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20%~
2、50%有肝脏转移。转移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可有很大不同,绝大多数表现为大小相近或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结节病灶,其CT强化特点多数为乏血供,仅病灶周边轻度强化。我们收集整理了经手术或临床病例随访证实的单发性肝脏转移瘤,归纳整理其CT影像学表现,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43例肝转移瘤,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原发肿瘤为胃癌10例,肺癌9例,结肠癌7例,小肠恶性肿瘤5例,乳腺癌4例,肾癌4例,胰腺癌2例,胰腺恶性胰岛细胞瘤2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36岁~75岁,平均年龄52.6岁,其中病灶位于肝右后叶19例,右前叶7例,左外叶11例,肝方叶6
3、例。17个病灶直径≤3cm;3cm<20个病灶直径≤5cm;6个病灶直径>5cm,最大约8cm。22例没有特异性症状,13例有乏力、纳差、消瘦和肝区不适症状,8例出现腹水、黄疸等,所有病例血AFP均为正常水平。 1.2扫描方法SiemensVolumeZoom多层螺旋CT机,肝脏扫描模式包括:肝脏平扫;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25s;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45s~55s;平衡期扫描延迟时间为140s。造影剂为优维显300mg·I/ml,用量按1.5ml/kg计算,以3ml/s速度从肘前静脉注入,螺距5,层厚5mm。PickerPQ5000螺旋CT机,扫
4、描包括肝脏平扫;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5s;门脉期延迟时间为80s;造影剂使用同上,螺距1,层厚10mm。所有病例CT影像学表现经两位副教授以上独立阅片而得出。 2结果 2.1CT平扫39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4例为等、高密度,边界均模糊不清,其中4例病灶伴有钙化,3例病灶中心为更低密度区。 2.2CT增强31例表现为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平衡期仍有强化,但强化程度减轻(图1~图4)。 图1胃癌肝右叶转移灶,CT平扫呈低密度,边界不清(略) 图2病例同图1,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略) 图3病例同图1,
5、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轻度强化(略) 图4病例同图1,延迟期,病灶边缘强化较门脉期减轻(略) 4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减轻;3例表现为动脉期和门脉期肿块厚壁轻、中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5例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病灶始终无明显强化,但边界始终欠清晰;所有病例未见门静脉癌栓形成。 3讨论 大部分肝脏转移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1]:首先是多发性,表现为肝脏内多个大小相近或者大小不等的病灶,左右叶分布不均,据统计,肝脏转移瘤病灶以小而多为特点,单发占15%,3个以上占75%,5个以上占57%,其次
6、为乏血供,多表现为病灶周边轻度环形强化,病灶中心无明显强化,有数据统计显示,100例肝脏转移瘤,病灶边缘强化占77%。本组资料均为肝脏单发病灶,缺乏大部分肝脏转移瘤所具有的多发性特点,因此从病灶数目上来看,不应首先考虑为转移瘤。此时,是否有肿瘤病史以及病灶动态增强表现就显得非常重要。若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除非影像学特点可以明显诊断为最常见的肝囊肿、肝癌或肝血管瘤等,其他均应首先考虑转移瘤的诊断。本组资料有12例患者无明确原发肿瘤病史,但仔细阅读CT片后发现其影像特点与常见肝脏病变包括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肝脓肿、胆管细胞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均不同,因此
7、我们诊断为肝转移瘤可能性较大,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后来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因此肝转移瘤诊断成立。本组资料有4例病灶出现钙化。我们实践中发现,肝脏较常见病变,除了胆管细胞癌外,伴发钙化的极少。因此钙化的出现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较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