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

ID:25025916

大小:6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7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_第1页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_第2页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_第3页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_第4页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社会的[摘要]***是传统人关于人生、、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文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作为传统社会达至***的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对能为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无讼  ***社会   法律文化***是中国社会的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我们祖先关于社会和人生的高超聪明。传统中国人将***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最简单的对应便是无讼,其基本就是“一个社会因没有纷争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虽有法律而搁置不用”。[1](3

2、21)为了达到无讼的***境界,传统中国人设计了独特的社会控制手段。当代中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传统社会中作为达至***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以期对该项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一、无讼——传统中国人追求***境界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在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人的领域和自然界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熟悉便是***。[2](175-177)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对于中国人来说,***的便是好的。这并非单纯的审美意识,而是他们关于人生、社会、自

3、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他们解决一切纷争的出发点”。[3](142)***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最简单的对应便是无讼,“无讼不过是***延伸到司法上的一个转用词,其意蕴和旨趣是一致的”。[1](324)在传统中国人看来,诉讼被以为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极端方式,所谓“讼,终凶”(《周易·讼卦》),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就是对宇宙的破坏”,[4](31)因此,主张“讼不可长”、“讼不可妄兴”,所以对破坏***的诉讼极力予以反对。1、利用德主刑辅、礼法互补的模式,将纷争消灭中萌芽之中。中国传统社会中,“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范畴,它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也是

4、一项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礼”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普遍的***和纲纪性质,又具有人伦道德属性,具有整饬、安定社会秩序,矫君子性的功用,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未定;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礼记·曲记》),故“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在夸大礼的功能条件下,儒家的政治学说以性善论为基础,对人性布满了乐观,孔子曾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

5、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所以只要通过适当的礼义教化,则“人皆可为尧舜”、“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就不难实现。汉儒董仲舒重视儒教的传统,开始夸大德在治国方略中的主导地位,他以天人感应说为哲学基础,以阴阳五行相辅相成之理,提出了“阳德阴刑”的。东汉时,刘向提出“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的主张。到了唐代,唐太宗则明确地提出了“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的治国方略。于是,“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治理国家应该“德主刑辅”(《唐律疏议·序》),“统治是以懿行美德而非法律来影响百姓的,毋须绳以法规,只有对野蛮、未开化的人才须实施惩

6、罚”[6](109)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治国的共叫。2、利用调解方式和平地解决已发生的纷争。无讼法观念支配下的古代中国,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清官廉吏,从观念上都将诉讼看成是一种恶,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因此诉讼的目的不是或者主要不是为了裁断纠纷,而是为了实现无讼,为了“明刑弼教”,因此,司法官办案的第一原则就是:“人有争讼,必谕以理,启其良心,俾悟而上。”从周代开始,官制中就设有调人之职,“司万民之难而***之”的专门负责调解事务的官员,后历朝官员百姓均乐于以调解来解决纠纷。明朝时,法律规定:“各州县设立申明亭。凡民间有词状,许耆老里长准受理于本亭剖理”。清

7、朝时,《户部则例》规定族长有查举该族良莠之权,即包括对宗族内部纠纷的调处权,其他中心和地方的立法中涉及民间调解的内容就更多了。因此,劝讼、止讼、息讼也成为作为“民之父母”的各级官吏们的重要使命和断案宗旨,力图以此来实现“完赋役、无讼事”的“天堂世界”。与此相对应的是诉讼多则常被视为官吏德化不足和政绩不好的表现,为了达到“政简刑轻”表面上***的统治境界,各朝统治者为此发明了“拖延”、“拒尽”、“感化”以及通过立法设“教唆词讼”罪等息讼之术以平息诉讼。[7](164-174)(lw.nseaC.编辑发布)统治者采用两手以做到纠纷前防范及纠纷后相安无事,加上由于传统农

8、业社会的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