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

ID:25019513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_第1页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_第2页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_第3页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_第4页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中医“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浅谈失眠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失眠症中医理论一般多从“心主神明”角度来论治,但木文通过近年研宄的文献搜集整理,从中医“心脑共主祌明”的角度,简述失眠证主要病机在元神失司,当分虚实论治,以安神法为基木治则的观点,为临床治疗失眠扩展思路。关键词:脑心元祌祌明失眠1、中医“脑神”与“心神”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对于心与脑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现在主要的认识是“脑主元祌”“心主祌明”,而中医心的概念包含部分脑的概念,因此在功能上无法完全将二者区分开来。张仲景《金匮玉函经卷一·论治总则》“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三因方

2、》曰:“头者,百神所聚”。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曰:“头是心祌所居”。《颅卤经》亦指出,“元祌在头,曰泥丸,总众神也”。明代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清代王清任则在解剖学基础上提出脑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曰.•“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王肯堂更说“神之在人也大矣,在足能行,在手能提,在舌能言,……在目能视”。王宏翰在《医学原始》中明确提出了记忆、知觉和睡眠皆由脑所主的牛.理病理观,是中医学较早期的脑主知觉和睡眠的理论。而近代张锡纯先生结合丙学提出“心脑共主神明”的认识,将元祌与识祌、脑与心在功结构上紧密结合,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借鉴与发挥的认识。现代研究从“心”与“脑”功能、结构等方

3、面,充分发挥与论述了“心脑共主神明”。㈩昕等[1]从心和脑各自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理、病理关系分析,得出心为统领,脑为府库,“心神”只有能担当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意志思虑智皆由“心神”派生。脑中的“元神”通过感官负责搜集信息及各种感觉,这些信息的接受、判断,并最终存在于脑中。由心主导脑,心脑配合完成表现“祌”的各项生命活动。而梁繁荣教授等[2】,从两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古人对心脑认识:①心脑通过精神神志活动紧密相连;②心脑依靠络脉紧密相连,从而与五脏六腑的神气相互对接,产生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另有蔡向红等[3】依据心脑在病理、生理、经络、阴阳五行属性相合等方面的相关性,提出“脑

4、与小肠共为心之腑”、“心与脑具有表里配合关系”。结合现代西医理论,从脑部的具体解剖、脑电图、脑电波等方面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大脑的主要功能与神志的关系。21世纪《生理学》教材中提及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和形象的思维,具体的体现在直觉、节奏、形象、想像、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主要分成3个功能区:1、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2、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信息的联合区;3、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联合区。而这恰恰说明了脑主控着人体神志与意识,并II与心神互通。学者通过对心、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对比研究,认为脑为至尊、

5、主感知、主元神、总众神等。著名医学家彭胜权[4】教授也认为脑与人的神志密切相关,脑主神明之说是有道理的、科学的。因此,心脑共主神明学说应是现代中医最为明确的说法。由此可见心脑共主神明己取得相当的共识。2、中医“脑”在失眠中的作用2.1脑神对睡眠的调控作用古代医家王宏翰在《医学原始》中明确提出了睡眠由脑所主的生理病理观,是中医学较早期的脑主知觉和睡眠的理论。其书中円:“寐乃饮食粗湿之气,自脾胃腾达脑中,冲塞筋脉,阻其知觉之气,不得通于五官,故五官不能适用,渐成寐也。盖饮食在脾胃中……人之饮食,既因内火消耗,自然发其热气,蒸达于脑,脑原属寒、属湿,热气到此,盘旋周匝,遂闭塞其孔窍,

6、而知觉无所通,五官无所运,安得不成寐乎?既知五官觉气原出于脑,五官所进又纳于脑之公觉,则脑中脉络一塞,自尔外无由入,内无由出,寐之所以不觉其来也。”较详细的阐释了脾胃、脑在睡眠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脾所升清气,阻闭脑中经络,使脑中知觉之气闭阻回收,脑神渐渐失去对五官的控制,人也就进入了睡眠。而现代郑国庆[5]通过总结后认为脑神主睡眠说,主要是指睡眠和觉醒由脑神的活动来主宰,失眠的病位主要在脑,与五神相关,病机关键是脑神失所主,辨证施治当从脑神为主的一种理论。现代睡眠医学的研究,对于睡眠的机制进行了深层探讨,徐广润等[6】在总结后认为,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生物钟周期性地开启通

7、向睡眠诱导区(抑制性核团如中缝核、孤束核)和觉醒诱导区(易化性核团如蓝斑头部)的通道,它们再分别经上行激动系统和抑制系统实现对皮质的易化和抑制,产生觉醒和睡眠,所以当参与构成睡眠机制的生理性结构存在病理变化吋,睡眠障碍便不可避免了。失眠的发病机制则表现为抑制性作用的减弱和/或易化性作用的增强。另有心理性失眠,及精神性失眠。也跟进一步的明确失眠的主要部位还是在脑部。这与中医“脑主神明”观点契合,也从生理学上阐释了脑神失司的失眠病机。李绍旦等[7】以中医学经典理论为依据,基于中医睡眠医学的主要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