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9620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一直使广大一线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素质不高、没有进取心,而又存在着“不退学”、“不想学”等厌学现象。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负担,甚至少部分学生一开始想学,但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而随波逐流了。由此我们作为一名中职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a)-0034-
2、01 1要让学生从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首先,教师自己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有一段对话,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一位重点普高校长十分同情地对一位重点中职校长说:“中职的学生素质差,当中职的校长真不容易。”中职校长回答:“我的学生素质差?你的学生数理化比我的学生强,但让你的学生试试刀工、勺工、上上灶,一定不如我的学生。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像你的学生一样升重点大学,整个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4 两位校长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发人深省的人才观的讨论,是对素质不同的认识。正是由各行各业众多高素质的从业者和精英的分工合作,
3、才使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事实上社会上也涌现了大批的中职毕业生,特别是幼师生现在全国各地幼儿园供不应求。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却就业相当困难,难道这不说明我们教师的观念也应变一变吗? 其次,我们也设法让学生转变观念。让学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我也能成功”、“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的信念。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数学上都饱经过多的失败,一次次的失败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自卑心里,有的学生总是认为:我是“数盲”,天生的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即使再努力也没用,自暴自弃。那么,我们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学
4、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让学生树立自信,给予成功的体验。本人自担任幼师数学课以来,也感觉到数学的难教,学生差别特别大,开始也无从下手,经过这几年的教学体验:如果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作为中职的数学老师就应从各个方面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减少他们失败的几率,鼓起他们追求成功的勇气,成功的体验是使学生增加自信心的基础。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首先,作为中职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
5、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资源。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教材内容。例如:在讲《集合的定义》时,我就让学生联想体育课中体育老师说的“集合”及在军训中教官常常说到的“集合”4的意义,二者的含义与书中集合含义的不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集合在书中的意义。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学习的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
6、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课堂之中。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要有耐心、信心,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例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
7、动性,已是必不可少。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安全的心理环境,从而使学生消除了学习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3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优化课程内容4 中职的教材基本上是套用普高的模式,学习内容太多、太杂。我们作为中职教师要搞清楚中职学生的水平是否有必要掌握这么系统的学科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努力是否有能力掌握这些知识?在完成他们的首要任务(专业技能)之后是否有时间不去学完这些知识?答案是非常清楚的
8、,在当前的生源条件下,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相当于普高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优化数学课程内容,精选那些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可宽一些,深度可浅一些,对一些偏、难、繁的可做适当的删除。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是为教教材而教学生,而是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因此,我们为了学生而灵活的使用好教材。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