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ID:24990605

大小:6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7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相比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来讲,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制度。我市的社会救助制度从建立以来经历了救助项目、救助对象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救助政策、救助措施也经历了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近期上级出台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要求重点做好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保、农村医疗救助、五保集中供养、贫困就学、住房救助、就业援助等7项工作,标志着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体系化整体推进的阶段。  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特征。  城乡一体化。新体系始终贯穿城乡协调、城乡并进、城乡覆盖的思想,以城乡协

2、同发展、共同促进为主线,把广覆盖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目标任务,致力构建统一的社会救助框架,使各类救助对象都能得到相应救助。如:体系中除了要求原有的低保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外,又特别针对农民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以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等。这是体系在理念上的创新,使该体系在得到人本理念支持的同时,又找到了为民执政的落脚点。  组织网络化。新体系对原来多头管理的离散性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党政领导,民政综合管理服务,劳动、计划、财政、卫生、教育、建设、国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参与,乡镇(街道)具体实施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3、,强化了统筹力度,密切了部门关系,通过大协调,真正形成了大救助格局。这是体系在体制上的创新,使体系有了推动其正常运转的内在动力。  保障制度化。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把救助体系的长效功能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既使之保持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联对接,又着眼于体系的动态正常运转,保持它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二是讲究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度有很强的针对性、保持性,保证了制度的实施效果。如教育救助制度、集中供养制度等都是针对致贫的某个因素,指定受惠的特殊人群而设定的,都有着明确的政策规定。这是体系在制度上的创新,也必然导致在功能上的创新。  救助多元化。主

4、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救助种类的多样化。要求以低保为基础,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加快建立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多种类别的专项救助。二是强调救助形式的多渠道。要求坚持救助与互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帮困相结合,定期救济与临时救济相结合,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渠道。三是强调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是实施救助的主体,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支持体系建设。  二、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具有“双促”的作用,即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体系中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城乡一

5、体,也就是城市和农村都必须建立统一的制度,只是城乡的救助标准、救助方法有所不同,因而这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无差别与有差别的统一体。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记,同时又是衡量社会与经济、城市与农村是否协调发展,能否相互促进的重要尺度。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减少城乡在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不公平,进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这与我市的城乡一体化行动目标一致,应作为其中的一项必要内容。  (二)从政府转变职能的角度来看,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政府职能的一次重要回归。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是无所

6、不包无所不在的无限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也丢了许多该管的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从无限转到有限,从直接经济领域退出,把更多的职能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做一些企业个人自身不能做、做不了的公共事务。社会救助是政府职责,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是政府行为。这一转变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为公众减少社会风险,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职能的强化,把“该管的事管好”,使真正的政务成为政府的要务,这是政府职能由异化到回归的重要标志。  (三)从政府负有减少贫困的责任来看,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

7、民的具体实践。相对贫困是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存在的,因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个人素质差异总是存在的;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另一部分贫困群体。我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中的前列者,但仍有低保对象7000余人,五保对象近1000人,同时还有残疾人2.1万,重病患者1800余人,再加上孤儿、特困职工、受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等。面对现实,如何缓解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能对低保户、灾民、“五保”、“三无”人员,贫困学生视而不见,也不能对偶发事件造成12全文查看的贫困人群置之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