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ID:24984660

大小:8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1.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西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由于北宋吸取了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但措施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答案:A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有(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 ④经济停滞不前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

2、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答案:A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D项命题错误。答案:B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

3、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解析:材料大意为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本题排除A项,选择B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

4、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答案:D6.阅读材料:材料 唐末五代以来,各路军阀自行募兵,“军旅之士,各知其将,而不识天子之惠。”北宋开国,宋太祖“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指知州、通判)、都监等招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都下。”在平定江南过程中,宋太祖陆续释放各国军中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士兵入伍

5、以本人“情愿”为原则。五代时因重金滥赏换取士兵效忠加速了募兵、养兵费用的无度飞涨,宋太祖则对士兵正当要求给予极大关注,并创立了廪禄制度,其中军俸根据资历和战功进行必要升降,如此在鼓舞士气的同时,又大大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为解决士兵出路,宋太祖还设置剩员制度。还规定,地方部队的精锐被抽调至京师充禁军,“老”“病”及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主要从事官府、寺院、仓库等值班及洒扫杂务,其余既非“壮勇”,又不“老病”者则编入厢军。——改编自范学辉《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兵制改革的内

6、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兵制改革的作用。答案:(1)内容:统一募兵标准;改私人募兵为国家募兵;募兵以“情愿”为原则;合理规范募兵、养兵费用;强干弱枝;创立剩员和厢军制度。(2)积极作用:推动募兵制成为宋朝主导兵制;提高了兵员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兵役负担;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作用:导致后来出现冗兵、冗费问题。7.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体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

7、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体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

8、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2)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问题”,依据材料“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得出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其危害是,直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材料“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同时导致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第(2)问,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由材料“其目的是为了养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