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学校应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校应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张卫卫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学255171;王健山东省淄傅市淄川区东坪中心小学255174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祌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我们就学校应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谈几点看法。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牛.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木与依法
2、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木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
3、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牛.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
4、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4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缋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
5、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凋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四、采用榜样教育法,激励学生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
6、,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冇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
7、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奋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8、。六、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学校德育教育虽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