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68535
大小:6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充分利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充分利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梓潼县文昌第一小学校梓潼622150)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牛.动手实践。学具操作是动手实践中的一种最基木的形式。充分发挥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拼拼、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在感知中行成概念,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行成各种学习能力。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加强学具操作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小学数学学只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
2、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学具操作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兵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岀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其,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二、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
3、的形成。心理学研宄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一表象一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木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奋什么不冋?学生通过讨论,知
4、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形成数学概念。三、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滲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吋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
5、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I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如何平均分,使学生感知奋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
6、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吋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四、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态学具操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直观支持。操作学具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A)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过渡阶段,运用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7、,使学生在感知认识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化。促进了思维发展,为学〉」抽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会檫出创造性思维火花。如在学:>」拼组图形后,学生就能利用认识的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象房子、机器人、卡车、火箭等。五、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吋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
8、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吋也培养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