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65283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异丙酚在无痛胃肠镜应用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异丙酚在无痛胃肠镜应用的临床观察邵亮(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62700)【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257-02【关键词】异丙酚无痛胃肠镜临床观察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1],可以抑制躯体伤害性刺激的外周传入,对躯体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异丙酚静脉注射后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2],镇痛效果确切。目前已在无痛胃肠镜中广泛应用,但由于该药物为脂肪乳剂,对血管有一定刺激性,故在静脉推注时有胀痛、刺痛、酸痛等不适症状,选择合适部位静脉注射,此症状可减轻。我院对160例异丙酚静脉麻醉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效果满意。现
2、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异丙酚静脉麻醉行无痛胃肠镜160例患者资料。患者年龄18〜81岁,平均46岁;无麻醉禁忌证。幵始静脉推注异丙酚,一般一次性缓慢(1〜2min)推注异丙酚1〜2mg/kg;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开始检查,3〜20min检查完毕,检查后6min内随即完全清醒。镇痛效果满意,无一例检查者有痛感,镇痛有效率为100%,未发现呼吸暂停。2护理2.1检查前护理2.1.1检查前准备嘱患者检查前6h禁饮食,2h禁饮水,患者检查前测T、P、R、BP,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了解有无心脏病或急性传染病。2.1.2物品准备配备完善的抢救
3、设施,如喉镜、气管导管、呼吸机(气囊)、吸引器、心电监护、氧气、抢救药品等。2.1.3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放松,有利于检查顺利进行,应重视药物催眠前的心理诱导。注意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合个体的心理指导内容。所有患者对胃肠镜检查过程无记忆,自觉欣快舒适,全部患者乐于再次接受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2.2检查中护理2.2.1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异丙酚用于静脉麻醉吋,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躁动等麻醉并发症。为了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肘部浅静脉,并避开关节,才能减轻药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保证静脉通畅及患者的安全,使检査顺利进行。2.2.2静脉注射建立静脉通道后,以异
4、丙酚1.0〜2.0mg/kg作为诱导剂量,一般为一次性在1〜2min内静脉注入完毕,静脉推注异丙酚吋特别注意,要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方可推药。2.2.3检查中观察确保安全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的面色,监测BP、P、R,如出现心率递减或减慢,可用生理盐水20ml加阿托品0.5mg稀释,静脉缓慢注射0.25mg,若效果不佳,再静脉注射0.25mg。检查中应特别注意呼吸情况,绝大多数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成及并发症少,仅少数出现呼吸抑制(SpO2下降)、心律失常等,经处理后恢复正常;呼吸抑制者,多在短吋间内(20s)自行恢复,SpO2、心率可无变化,未发现呼吸暂停。观察有无过敏现象,多见于
5、颈部、上胸部,表现为片状红斑或颜面潮红,-•般停药后不再发展,并逐渐消退。2.3检查后护理患者一般在6min后完全清醒,观察30min,有无发热、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无特殊情况,患者可离院。若休息时间过短,患者可出现头&、语频、异常兴奋等症状,此吋患者如要离院,必须有家属陪伴,以免晕倒。3讨论异丙酚突出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约4〜6min,半衰期为1〜3mino研宄表明,儿童所有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参数经过体重标准化后均大于成人[3】,提示儿童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且参数的个体差异明显,不同药代动力学参数下异丙酚血药浓度偏差较人[4】。因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对异丙酚敏感性
6、增加,用药量明显低于年轻人。另外充分的检查前准备是无痛胃肠镜顺利进行的保障,既可缩短检查时间,也给护理配合带来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在行无痛胃肠镜前,要认识到其风险性,检查前一定要检查抢救设备、吸引器、监护仪器等性能,如遇故障及时维修,同吋护士应对患者做好指导和安慰,避免情绪过于紧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在异丙酚麻醉下进行胃肠镜检査期间,患者处于无意识的睡眠状态、多梦。梦境好的患者,梦境中的心理体验舒适,疼痛阈值提高,对检查耐受性增强,表现为检查中安静、无活动或仅有上肢的活动,不影响检查的操作;噩梦或恐惧性的梦境,梦中的体验不舒适,对于检查中的牵拉等刺激的反应敏感,检查
7、的耐受性降低,易诱发检查中的活动、躁动不安,影响检查的进行。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奋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术前了解病史和体检,术中密切观察可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并发症。参考文献[1】梁纯波.异丙醇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11-116.[2】刘俊杰.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3.[3]Sch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