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综合检查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测验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②;③;④.其中,能使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2.如图,分别为的,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若,则等于()A.B.C.D.3.如图,在中,,EF//AB,,则的度数为A.B.C.D.
3、4如图,△ABC中,∠A=70°,∠B=60°,点D在BC的延长线上,则∠ACD等于A.100°B.120°C.130°D.150°5、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A.72°B.60°C.58°D.50°6、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
4、点,测得米,米,、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5米B.10米C.15米D.20米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7B.9C.12D.9或12ADCEB10、如图,在中,o90=ÐB,是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已知,则的度数为()
5、A.B.C.D.8.如图,,于交于,已知,则()A.20°B.60°C.30°D.45°CDBAEF129、如图,中,,DE过点C,且,若,则∠B的度数是()A.35°B.45°C.55°D.65°ABCDE10、如图,将Rt△ABC(其中∠B=34,∠C=90)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
6、、A、B1 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最小等于( ) A.56B.68C.124 D.180
7、CDBA34B1CBAC111、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8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4cmB.5cmC.6cmD.13cm14、如图,,=30°,则的度数为()A.20°B.30°C.35°D.40°CAB15.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则的度数等于()A.B.C.D.
8、12316、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再分别以点、为
9、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射线由作法得的根据是()A.SASB.ASAC.AAS D.SSSODPCAB17、如图1,已知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A.63°B.83°C.73°D.53°
10、18、()观察下列图形,则第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第1个第2个第3个A.B.C.D.ABCD(第7题)19.如图,已知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的是()A. B.C.D.2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3.5cmB.4cm,5cm,9cmC.5cm,8cm,15cm
11、D.6cm,8cm,9cm二、填空题1、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个.2.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个.3、(2009恩施市)如图1,已知,,,则
12、的度数为________.4、(2009河池)某小区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草地,它的一边长为,面积为,为美化小区环境,现要给这块三角形草地围上白色的低矮栅栏,则需要栅栏的长度为 m.5、如图,的周长为32,且于,的周长为24,那么的长为 .ABCD6、如图,△ABC中,∠A=60°,
13、∠C=40°,延长CB到D,则∠ABD=度.ABCC1A1B1ABCD7如图,若,且,则=.ACEBD8、如图,已知,,要使≌,可补充的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
14、三、解答题1、如图,在中,,分别以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使.(1)求的度数;(2)求证:.2、如图,已知AC平分∠BAD,∠1=∠2,求证:AB=ADDCBAEFG3、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于E,,交AG于F.求证:.4、如图:已知在中,,为边的中点,过点作,垂足分别为.
15、(1)求证:;DCBEAF5、如图10,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
16、取一点E,连结BE,CE.(1)求证:△ABE≌△ACE6、(2009丽水市)已知命题: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则△ABC≌△DEF.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7、已知线段与相交于点,联结,为的中点,为的中点,联结(如图所示).ODCABEF(1)添加条件∠A=∠D,,求证:AB=DC.
17、(2)分别将“”记为①,“”记为②,“”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