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高句丽王陵的考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句丽王陵的考究.L.编辑。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对高句丽王陵的考究,包括高句丽王陵分布、高句丽王陵的形制特征、高句丽王陵的礼制特征。 关键词:高句丽王陵;分布;形制特征;礼制特征 Abstract:ThistexthasbeendescribedinvestigatingtoGaoJuliemperor’stombmainly,makethecharacteristicinstructurecharacteristic,giftinGaoJuliemperor’stombincludingdistri
2、butinginGaoJuliemperor’stomb,GaoJuliemperor’stomb.Keyperor’stomb;distribution;structurecharacteristic;makethecharacteristicingift 1高句丽王国及其王陵的分布 从史料分析,高句丽王国历史上存在705年,从公元前37年(西汉)到公元668年(唐朝)。雄踞今我国东北和朝鲜平壤一带,共任28位国王,国都三治两迁,王陵均在都城附近,这一点学界无所争议。从1913年日人关野贞等到好太王碑实
3、地调查,对高句丽王陵进行了研究。到了21世纪的今天,学界对高句丽王陵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却很难得出终极的答案。如方起东先生[1]的《千秋墓、太王陵、将军坟墓主人的推定》;李殿福先生[2]的《陵慕建筑》;魏存成先生[3]的《集安高句丽大型积石墓王陵》及李淑英、耿铁华先生[4]的《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等。高句丽王陵与我国现存的许多古代重要帝王陵园一样都是统治者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以及用来供奉、祭祀、朝拜的建筑,即所谓“陵寝”作为推崇皇权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他们十分迷信,推行“事死如事
4、生”的礼制,所以“陵寝”是按帝王生前当时礼制的需要而规划和表现的。高句丽王陵园的礼制有一个逐渐完善变化的过程。从始祖东明圣王,葬龙山及第三代大武神王“三年春三月,立东明王庙”[5]到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陵园立碑明烟户,这时高句丽王的陵园制度已完善。 高句丽王陵位于都城附近,这是学界共识,但.L.编辑。 如将军坟(YM0001)被人们赞誉为“东方的金字塔”。洞沟古墓群中最特色的一座王陵。正方形,墓底每边长均为31.58m,墓高12.40m,共用1100余块精细加工的石条垒砌边缘,内以河卵石填充。共用石材近6000
5、m3,特别雄伟。位于集安县东北4.5km的龙山脚下,西南距好太王碑1km,北依龙山,南为开阔的向阳坡地。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遥望国内城与鸭绿江。整个墓葬方坛阶梯一直到顶,共七级阶坛。均用精细加工的大花岗岩条砌筑。第一级为四层石条堆砌,其中最大石条长5.70m,宽1.12m,厚1.10m。以上六级每级由三层石条砌筑。第一、二层石条上部凿有宽约7cm~8cm的凸棱,层层内收相叠,为防墓石外移变形。墓的四面各置3块护墓的巨石。除北面破坏掉一块外,现3面还有11块,其中最小的一块重15t。在墓南面第三层上起筑墓室,墓道口
6、设在第五级的中央,墓为南向。墓室呈正方形,每边长5m,高5.5m。墓室顶端各置一大石条为梁,使藻井成为一层叠涩,其上加一整块巨石板覆盖。墓室内有两座东西排列的棺床,棺床的周边凿有凸起的边缘。墓葬顶石外部四周砌筑的石条上凿有20多个圆孔,等距排列一周,墓顶曾有瓦当和板瓦片,还发现有铁链,可知墓上有建筑。 2.5第五种形制:方坛阶梯截尖方锥形封土墓 黄型的应为今朝鲜平壤附近的东明王陵,形制很大,墓室内有壁画,是一座王陵,没什么问题,学界都公认,只是认定是高句丽的哪个王有争论。集安也有此类大型方坛封土墓,但还不能定
7、为王陵。 2.6第六种形制:截尖方锥形封土大墓 集安火车站前南面有7座高大如盔的封土石室墓,这就是著名的四神墓和东西一字排列的五盔坟1号~5号墓等,其中2号墓最大,还没有发掘。 以上王陵墓的六种形制与高句丽总体墓葬石坟和土坟的演变完全相吻合。早期的石坟:积石墓→方坛积石圹墓斗方坛阶梯积石石室墓→方坛阶梯石室墓;中、后期的土坟:方坛封土石室墓→方坛阶梯封土石室墓→圆丘形封石室墓白→截尖方锥形(履斗形)封土石室墓。[10]而王陵仅存在于:大型积石石矿墓→方坛阶梯积石室墓→方坛阶梯石室墓→方坛阶梯截尖方锥形封土石
8、室大墓→截尖方锥形封土石室大墓中。这也是高句丽王陵的发展演变全过程。但也有特殊例外的形制,只是第四代王解色朱一闵中王生前就定死后葬在闵中原的石窟中。 3高句丽王陵的礼制特征 高句丽的王陵礼制,有着十分鲜明的自身民族所独具的特征。即积石为封,列种松柏。他们注重学习外来礼俗,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原秦汉文化的王陵礼制对高句丽民族王陵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