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5026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处理作者:阮国模苏忠良郑银旺沈翎林永展林中华【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防治及康复过程。结果31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下肢动脉、深静脉栓塞、无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出血,28例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重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保障介入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围术期处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
2、ead,ANFH)是骨科常见疑难病,早期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常会导致关节病变。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通过对 心电评估的重点在于评价患者是否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程度。介入药物罂粟碱在用药过量或静注过快,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心室纤颤及心脏停止搏动的严重后果[5]。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胸闷症状,当时仅予测量血压,没予心电监护,因此难以断定是否有房室传导阻滞。 术前的沟通及床上大小便的训练有利于患者适应术后的活动限制,并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3
3、.2娴熟的手术技巧可避免多次穿刺和误伤静脉,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娴熟的穿刺技巧,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的经验是严格定位,在穿刺时要触到搏动最明显部位,穿刺针根据患者局部脂肪的厚度而下移1~3cm,斜面朝上与皮肤呈45°刺入直至波动最明显部位,不要急于刺入血管,当穿刺针到达血管表面会有较强的搏动,这时略放平穿刺针,缓慢将穿刺针刺入动脉,不要刺入过深,以免将针穿透后壁,刺入动脉时血液呈鲜红色,喷射而出,此可与静脉血鉴别。导管在血管内走行时要轻柔,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导管至少插至股深动脉,但不强求进入旋股内外侧动脉,减少血管内膜损伤。 3.3并发症的防治穿刺部位血肿的预防与
4、治疗。预防血肿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在拔管后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适当的压迫、包扎,注意包扎过紧会引起静脉回流受限,过松起不到包扎止血的目的;返回病房后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6h,既达到局部压迫目的而又不影响静脉回流。术后卧床24h也有利于减少血肿形成的机会。血肿形成没有产生症状可通过外敷硫酸镁任其自动吸收,如果产生神经压迫症状,则要切开清除血肿,对出血点进行止血。本组并发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通过外敷硫酸镁吸收,1例通过加压包扎止血,血肿逐渐吸收。 药物并发症的防治。药物所引起的并发症多属急症。罂素碱属强烈扩血管药物,常规用法为30~60mg皮下或肌肉注射,
5、而大剂量的血管内用药,协同低分子右旋糖酐作用,会产生血管迷走反射[1]。预防措施可在拔管前后半小时不要用药,返病房后床头心电监护。该并发症本组共出现2例,经给予补液,肌注肾上腺素1mg后血压回升。低分子右旋糖酐用量为每天2次,一次500ml,一般应用5~6天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胸闷、发热、荨麻疹、腹痛、食欲减退或发生鼻衄及血尿现象[5]。本组病例共出现2例鼻衄,经及时停药症状逐渐消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潘生丁容易损伤胃黏膜,可服用麦滋林等胃黏膜保护剂,本组病例中未发现胃黏膜出血的并发症。 3.4术后处理及意义血肿及药物并发症的防治以上已较详细提及。这里着重介绍术后
6、用药及康复的意义。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解聚抗凝剂及血浆增量剂,不仅有防止红细胞互相凝集、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第三因子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周围循环阻力,疏通微循环,增加血液的流速,是预防小血管栓塞的有效药物。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的作用在于抑制血小板凝集。总之,术后用药的目的在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再通的旋股内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再次栓塞。 术后康复的意义。通常认为在股动脉穿刺插管介入治疗后,患者须平卧24h,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此后,即可开始做踝泵运动,屈伸膝、髋关节、抬腿运动,这样不但可防止下肢深静
7、脉血栓形成,而且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锻炼下肢尤其股四头肌的力量,为以后的行走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建议每天分2个时间段进行训练,每组动作练习50次,延续至完全负重行走时。对于负重时间,我们主张在3个月之后,此前需拄拐部分负重或不负重,这时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较难做到,往往会延长卧床时间。3个月的不负重或部分负重给血管再通后坏死股骨头赢得了骨重建的时间,同时防止了股骨头塌陷的发生。 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