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41680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7
《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越旧“成说”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内容提要】不加论证地沿用成说,是导致《文选》研究在本可以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传统领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文选》研究应当在传统领域不断超越旧成说的同时,注重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克服不应有的疲态。【关键词】《文选》旧成说新领域《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诗赋文总集,也是以一书而名世的传统学科。《文选》研究在20世纪中期停顿了四十余年后,于9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学术上升周期。作为新一轮学术上升周期标志的是全国性的“《文选》研究会”的成立,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反映20世纪最后十年研究成果的一批优秀论文、专着的出现。但是,进入新世
2、纪以来,《文选》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论文和专着的数量减少,论题重复,具有突破性的成果较少,一批研究者退出了《文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其他研究领域,都是在历经数十年辉煌之后才出现某种疲态,但是,在现代《文选》学界,刚刚恢复生机不过十几年的《文选》研究过早地呈现出一种疲态。造成这种疲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旧成说严重束缚研究的深入,二是新领域开拓进展迟缓。一超越旧“成说”成说是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某种科学结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亦有着数量众多的成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即是自先秦至近代中国文学研究系列成说的历史。对待成说首先应当尊重,但尊重成说并非恪守成说,亦步亦趋;
3、其次是不迷信成说,但不迷信成说亦非怀疑一切,推倒一切。有些成说是经过研究者反复验证并为后人长期认可的结论,它们更多地体现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研究者对文学现象最贴近实际的体认。尊重这类成说,即是继承文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有些成说反映了文学现象的部分规律,尚须伴随研究的深入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有些成说是前人提出并经过后人多次重复的结论,它们貌似客观而实际存在严重缺陷。貌似客观而实存严重缺陷的成说之所以能长期流传,原因复杂。或因某成说潜在的学术风险不容易为人们觉察,或因人们发现成说难以成立亦不敢贸然否定。如果此成说系由古人提出,则更易为今人奉为经典,即使曲为之解亦不愿轻言否定,《文选》
4、研究中的“昭明太子十学士”说和《文选》“不录存者”说即分别是上述两种情况的代表。这两种成说涉及现代《文选》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论题,一者认为《文选》是由“昭明太子十学士”编纂而成,一者认为《文选》选录作家不录存世者。“昭明太子十学士”说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梁书》和《南史》记载了萧统身边确有一批文人学士,萧统和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经常和他们讨论篇籍。这是“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产生的第一阶段。唐代《文选》盛行之时,出现了诸学士襄助萧统编纂《文选》之说,最著名的是《文镜秘府论》记载的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这是“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产生的第二阶段。宋人邵思在《姓解》一书中正式提出
5、了“昭明太子十学士”说。虽然邵思提出“昭明太子十学士”说并非是为论证《文选》是由“昭明太子十学士”编纂而成的,但它却成为“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产生的第三阶段。宋人吴棫提出《文选》是据千卷《类文》删节编辑而成,清人朱彝尊将其普遍化为《文选》是先编成千卷长编,然后删为三十卷的《文选》。这是“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产生的第四阶段。民国时期的何融借助朱彝尊的观点,提出卷帙如此繁重,年代如彼绵远的《文选》必定不是萧统一人之力可以编成的,只有“昭明太子十学士”才可以完成《文选》编纂的任务。这是“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产生的第五阶段,即最后完成阶段。此后,“昭明太子十学士”说得到了现代《文选》学界广泛的认同,
6、成为《文选》研究中一个影响极大的成说。演绎、阐释、引用这一成说成风。人们大都认为:《文选》选录了自周秦至齐梁一百三十余位作家三十九种文体的七百多篇作品。由于作家众多,文体繁杂,作品数量庞大,因此,《文选》筛选作品的工作量极大。“昭明太子十学士”编纂《文选》说恰恰可以破解工作量巨大和萧统一人编纂力量有限相矛盾的难题。很少有人考虑这一成说实际蕴含着一种巨大的学术风险,即此说成立的前提是默认《文选》为初选本,因为只有初选本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才需要破解巨大的工作量和萧统一人编纂力量有限的矛盾。如果《文选》不是初选本呢?从理论上讲,《文选》成书应当有初选本与再选本两种可能。初选本必须先成长
7、编然后再删选成书,再选本只须从现有的总集中选编即可。先验地认为《文选》必定是初选本,并由此推导出《文选》编纂的巨大工作量,只是研究者一厢情愿的想象。因为《文选》是否为初选本的本身是需要论证的,它不可能像几何公理一样不加论证即可随意运用。如果我们认真考察《文选》的成书过程,就可以确切地证明《文选》并非是从数量极大的作品中直接选录成书的初选本,而是根据挚虞《文章流别集》、李充《翰林》、刘义庆《集林》等前贤总集进行二次选编的再选本①。第一,《文选》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