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

ID:2493928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_第1页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_第2页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_第3页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_第4页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找准学习难点构建高质课堂文/张珍玉【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课堂仍存在不少“落花有情而流水无意”之现象。主要是源于教师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凭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教学难点,只考虑学生的“应该状态”,而忽视学生的“现实状态”,于是就造成了教学难点有时定得过高,有时定得过低。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构建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一要“把”准学习难点,“对症”预设策略;二要“瞧”准学习难点,灵智调整策略;三要“刨”准学习难点,积累教学经验。..关键词学习难点;高质课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当下,纵观我们的课堂,仍存在不少“柳暗花

2、不明”、“预约不见彩”等“落花有情而流水无意”之现象。细细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由,主要问题之一是源于教师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凭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教学难点,只考虑学生的“应该状态”,而忽视学生的“现实状态”,于是就造成了要么教学难点定得过高,学生学得吃力;要么教学难点定得过低,课堂教学耗时低效。教学难点即学生的学习难点,它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体验和感悟的思想方法等,它往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障碍。下面笔者尝试从教学前测、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构建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以

3、期抛砖引玉。一、教学前测,“把”准学习难点,“对症”预设策略《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需要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做深入的调研,进行前测。教学前测好比课堂有效教学的“探雷”活动,它能帮助教师“把”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脉”。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我进行这样的前测:给学生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让他们想办法算出其面积。测试结果是全班50人,竟然有47位同学是先量出

4、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然后直接用两条邻边相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另3位学生是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画高,量出相对应底与高的长度,然后用“底×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后我询问能正确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3位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他们这样算是家长告知的,而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什么要用“底×高”计算,没有一个能说出道道来。前测结果告诉我们,在没有任何提醒的前提下,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负迁移的影响,理所当然地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两条邻边相乘,而不会去考虑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本质区别(长方形的两条邻边是互相垂直,

5、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通常是不垂直的)。透过前测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难点在哪里。“把”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脉”,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突破难点,如当学生误用两条邻边相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个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相等的长方形图形,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再通过实物或课件把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对比,制造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疑惑,激起重新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在质疑、探索

6、中,错误被纠正,负迁移被排除,认知结构获得重构。这种“把锤敲在点子上”的教学,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二、课堂观察,“瞧”准学习难点,灵智调整策略教师是课堂教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向左走,向右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灵活驾驭课堂,睿智地应对智慧的学生。课堂上的观察,能帮助教师获得鲜活、准确的学习信息,“瞧”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在“瞧”到学生实际学习难点后,要“开方下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实现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例如,

7、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信息(如下图),然后写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重”,并用方程进行解答。学生做题时,我“瞧”见他们个个疾笔如飞,个别学生甚至口里还念叨着“这么容易的题,用算术解一步就搞定了,干嘛还要用方程解写这么多?”我意识到,备课时我把学习难点定得过低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熟练解答一步除法问题,没有必要再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强调学生一定要用方程来解决除法问题,用方程解决除法分数问题也体会不到量率的对应关系。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应该是能

8、灵活选择算法解决问题,深刻感悟用方程解答逆向思维的问题所带来的方便。于是,我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出几道题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训练两个量的量率对应关系,之后直接出示例2(学校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多1/4,参加航模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自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在巡视中,我发现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用方程进行解答,而用算术解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