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36020
大小:70.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论文摘要:“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初中数学中代数部分相比,新课程标准在这一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应该按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数与代数”及其教学进行认识,探索新的教学策略。1、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现实应用的能力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
2、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科学的数学观念在数与代数中,不仅知识中存在着正数与
3、负加法与减法、乘方与开方、变量与常量、精确与近似等对立和统一,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也充满己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等对立与统一。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还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陶}台学生情操,形成良好品侦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交流、自主探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数与代数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的品质;数与代数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4、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2、新课标下“数与代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标准》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不再是习题和试题的编制者,而是拥有先进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和合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宄者。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必将带来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改变集中体现
5、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应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多样化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宄学习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3、新课程标准下“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现实中
6、抽象出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数感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对现实背景的感受和体验中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具体地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对100万的认识,可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量,感受其大小,以形成对100万等大数的认识。“贵州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有100万,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一天可节约多少粒大米?重多少克?”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或者先称出100粒大米的
7、重量,或者先称出1千克大米,再数一数粒数,利用比例的知识很好地估计出了100万粒大米大约是21千克重。这样,学生对100万这个大数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应创设空间,逐步渗透,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必须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一些困惑,“如果字母作为一个
8、数的不确定名词,那又为什么要用这么多a,b,c”,实际上这就像我们讲到这个人和那个人一样,学生不理解a怎么能等于b,你可以告诉他a与b不一定相等,但也可能偶然相等。最本质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知道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