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

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

ID:24913310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_第1页
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_第2页
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_第3页
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铜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我国海域面积辽阔,藻类植物是其沿海地区主要物产之一,天然藻类植物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可以促进免疫的调节、抵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疗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强,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了商机,从而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因此,海藻类植物的研究也相继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铜藻又称之为柱

2、囊马尾藻,属马尾藻类海洋植物,主要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铜藻植物除了具有较高医用、饲料加工等价值外,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备受食品加工业青睐。基于此,本文根据铜藻所具有的高度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结合先进的加工技术生产出口感好、颇具高度营养价值的铜藻食品,从而充实了藻类食品的部分空白,不仅促进了藻类植物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贡献力景。关键词:铜藻食品;工艺研究;营养成分1制备材料与方法1.1制备材料本文研究所用制备材料由某铜藻养殖区提供:(1)藻:选取当天采摘新鲜嫩叶;(2)实验用水:经

3、过滤后的洁净海水,饮用水;(3)其它材料:碳酸钠、砂糖、食用盐、味精、食用醋以及自行制备的食用油,主要包括葱油、花椒油、辣椒油、麻油、香油等。1.2制备设施本实验所需设备及仪器主要有:加热锅、封口机、天平秤、沥水塑料筒以及微生物检测仪器等。1.3制备工艺(1)铜藻冲洗:将所准备的新鲜铜藻嫩叶用流水冲洗泥沙及杂质备用;(2)铜藻漂烫:将铜藻分别采取洁净海水和含有2%碳酸钠的混合溶液进行加热漂烫,铜藻漂烫均匀,水温控制在95°C以上;(3)铜藻冷却:漂烫过的铜藻用洁净海水冷却至正常海水温度即可;(4)铜藻沥水:冷却后的铜藻

4、利用塑料筐沥去多于水分,将沥干后的铜藻进行切割,并按照铜藻的重量添加一定比例的食用盐进行调味、打包灭菌。也可以选择利用食用盐腌制以便于长时间保存;(5)铜藻腌制:将切割好的铜藻按照重量添加一定比例的食用盐拌匀,置入腌溃池进行腌制;(6)铜藻调味:选取相同品质的铜藻进行分割,根据所配制口味的不同,添加所需自制的调味料,例如原味、酸辣味、麻辣味、椒油味等;(7)灭菌包装:将调制后的铜藻按照不同口味进行分类,采用真空法进行包装灭菌,对所包装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藻类食品GB19643-2005卫生标准。具体

5、检测指标如表1所示。1.4藻类食品感官评定根据我国藻类食品感官评定标准,分别对调味后的藻类食品从色泽光鲜度、口味(气味)、性状以及杂质等指标进行参考评定。评价具体标准如表2所示。2结果与分析2.1选料标准在上述藻类漂烫过程中,发现铜藻的枝干及根系品质较差,在本次食品制备中,只选取铜藻15〜25cm嫩叶或芽等部位作为食品加工原料,25cm以下部分作为铜藻其它工业原料的制备加工。2.2漂烫方案根据铜藻自身的特性可知,其组织坚初,略带腥味。要想改变其自身的某些特性,本研究中分别采用了洁净海水和混有2%碳酸钠溶液进行漂烫加工,

6、在漂烫时间、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洁净海水漂烫的海藻色泽更翠绿、颜色更光亮、口感更脆嫩,同时还节省了饮用水的使用成本,由此还获得了海水最佳漂烫时间力lmin(见表3所示)。2.3腌溃方案经过漂烫后的海藻,利用食用盐进行腌渍处理,其主要是为了便于长久的保存。在本次铜藻加工中,分别以铜藻重量的25%、30%、35%的食用盐腌渍36h〜48h发现,以铜藻重景25%和30%的食用盐进行腌渍处理后,铜藻含盐量仅为14%〜18%,在存放6个月后发现铜藻变质,色泽发生变化;以铜藻重量35%的食用盐进行腌渍处理后,其铜藻自身含盐量可达20

7、%〜26%,在储存6个月后藻体的颜色及弹性为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可知,以铜藻重量35%添加食用盐,腌渍36h〜48h后的铜藻可以利于长时间存放。2.4火菌工艺铜藻食品灭菌条件对产品货架期和感官品质影响很大。结合实验条件,研究了沸水下杀菌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调味铜藻包装后,在100°C下分别灭菌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产品灭菌后常温下保藏三个月,通过测定大肠杆菌、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和感官评定,最终确定最优杀菌条件。根据本次研究,由表4可以看出,100°C沸水条件下灭菌30

8、min,效果最佳。参考文献[1]胡斌,宋理平,冒树泉,马国红.铜藻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学评价[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06:100-104.[2]詹冬梅,王翔宇,辛美丽,吕芳,吴海一.三种马尾藻的营养组成分析[J/0L].广西科学院学报,2016(05).[3]荣辉,林祥志,王龙梅,苏永全.铜藻中P-丙氨酸的分离及结构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