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靳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咪哇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靳卓靳卓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咪唑斯汀U服,每tl同一时间服用10mg,疗程4周。于第7天、14天按4级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瘙痒、风团的数量和大小。结果:总有效率为63%,总有效率达89%,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关键词】咪唑斯汀;慢性荨麻疹【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07-01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病因复杂,时隐时现,病情顽固,很难彻底治愈,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1】。咪唑斯汀(皿治林,mizolastine)是一种新型抗组织胺药,具有抗组织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我院皮肤科应用咪唑斯汀治疗了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6〜58岁,平均(32.72&plu
3、smn;8.31)岁,病程1天〜4周,平均(2.46±0.52)周。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风团持续时间<24h,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全部患者符合《皮肤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2]。治疗前4周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无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1.2方法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采用咪唑斯汀(皿治林,丙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10mg治疗,每日同一时间服药1次/d,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或连服用14天后停药评价。记录受试者瘙痒、风团数量和大小,以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1.3评定
4、标准[3]按照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全国多中心临床协作组4级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瘙痒、风闭数量和大小,上述三项相加为总评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痊愈: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积分下降指数为60%〜89%;有效:积分下降指数为20%〜59%;无效:积分下降指数为<20%。总冇效率=痊愈率+显效率。1.结果2.1临床疗效76例患者经7〜14d治疗后自觉症状及皮损均有明显改善,7d内痊愈27例(35%),显效21例(27%),冇效25例(32%),无效3例(3%),总有效率为63%;14d内痊
5、愈38例(50%),显效30例(39%),有效7例(9%),无效1例(1%),总有效率达89%。2.2不良反应服药过程中冇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冇轻度嗜睡,2例有轻度头晕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程度较微,均未作处理即自行缓解,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2.讨论慢性荨麻疹是由于机体所产生自身抗体引发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出现皮肤病变,属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过敏性皮肤疾病[4]。传统的抗组胺治疗均不能有效治疗和控制慢性荨麻疹。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不仅冇较强的抗组胺活性,并H冇抗炎性介质的作用。其作用机
6、制[5】:它可以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从根源上减少组胺;可以高效地拮抗组胺H1受体,竞争性地抑制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5-脂氧合酶,减少迟发相白三烯及多种炎症介质的生成,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移行。U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5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8.3%,平均分布半衰期为1.9h,消除半衰期为14h,因此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和强效的特点,同时不良反应小[6】。本资料表明咪唑斯汀治疗76例慢性荨麻疹,发现治疗1周的有效率为63%,2周有效率为89%,表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足够的疗程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咪唑
7、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不良反应仅为6%,且症状轻,能自行缓解,表明咪唑斯汀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安全方便,疗效确切。综上所述,咪唑斯汀是0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安全有效的口服用药,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林麟.咪唑斯汀治疗3293例急性荨麻疹起效吋间的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0(9):524-526.[2]翁孟武.皮肤病诊断与鉴别诊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41.[3]邓英键.张晓玲.张蕾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
8、,42(1):49-50.[4]刘江波.司爱丽.邓蕾等.慢性寻麻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