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87017
大小:6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lcp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CP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LCP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随访(10.5±3.9)个月。在随访时间内,随访结果如下:2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腔骨骨折疗效Johner-Wruhs评分:差0例,中2例,良7例,优17例,中2例均为C型骨折,优良
2、率为923%。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LCP技术疗效显著,可以作为临床的一项推广技术,使更多的骨折患者获益。【关键词】胫骨骨折;踝骨折;骨折固定术;锁定加压钢板DOI:10.14163/j.cnki.ll-5547/r.2016.30.033胫腓骨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3.7%,本院2008年5月〜2015年11月共收治26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采用LCP术(即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加锁定加压接骨板方法)治疗胫骨中下段
3、骨折26例,达到非常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共收治26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采用LCP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26例,其中女9例,男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36.4±6.5)岁。左侧11例,右侧15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A◦分型:A型14例,B型7例,C型5例;受伤后1〜7h入本院;术前均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及踝关节的CT检查。2〜7d内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4h〜12d:平均4.8d。1.2手术方法
4、①沟通:本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同时针对于因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入院的对象,经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根据医学处理原则先处理后踝骨折。②方法选择:大部分后踝骨折无明显移位,因此可予微创经皮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③具体操作步骤:a.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根据术前CT片示骨折线方向,在C型臂机监测下,垂直于后踝骨折线,予1〜2枚固定。b.纵形切口:在患肢内踝上方胫骨前内侧处行纵形切口2〜3cm。c.组织分离:用骨膜剥离器行深筋膜下骨膜外软组织分离。d.接入LCP接骨板:骨膜外软组织分离形成一软组
5、织隧道后,插入LCP接骨板。e.复位:因软组织对接骨板具有限制活动作用,骨折部位不易再发生移位或者反向骨折。f.复查及固定:对接骨板位置及骨折复位部位行C形臂X线机透视,经观察后达到预期效果后行螺丝钉固定(两端各至少3枚螺钉)。g.关闭切口:原则上不给予切口引流。h.术后康复及监测:术后早期行踝关节及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密切监测骨髓炎及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便于第一时间处理。1.3评价标准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价功能,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X100%。2结果
6、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随访(10.5土3.9)个月。在随访时间内,随访结果如下:2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Johner-Wruhs评分差0例,中2例,良7例,优17例,中2例均为C型骨折,优良率为92.3%。见3讨论胫骨上1/3部呈三角形,下1/3部略呈四边形,中下1/3部为四边形及三角形的移行部,因力学原理使得中下部经常发生因应力扭转而造成的螺旋形骨折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低能量的扭转力与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1]。很多临床研宄一致认为产生
7、的机制为:胫骨骨折线多与后踝骨折线相连续,这种联合伤很有可能是由于胫骨骨折产生的扭转力向下,延伸至踝部后,因扭转力过大而造成后踝骨折。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后踝骨折而并不与胫骨骨折线相连。有学者认为是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足部突然固定,人体身体因惯性运动,胫骨会继续向前方运动,这样的运动很容易因骨剪切、撞击、下胫腓后軔带牵拉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发生撕脱性骨折[2]。后踝对于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当后踝骨折块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25%时应手术治疗,以降低胫距关节的不稳定性。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