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

ID:24877101

大小:8.48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1-16

上传者:U-25950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_第1页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_第2页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_第3页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_第4页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刘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题目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以古县渡镇汪家村为例英文题目Newruralplanninginthebackgroundofnewurbanization---AcasestudyofWangjiavillageofGuxiandutown学生姓名:李璐申请学位门类:理学学士学位学号:201120350217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刘雨职称:讲师完成时间:2015年6月 作者声明本人以信誉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东华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设计(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毕业设计(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东华理工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本人声明:该学位论文是本人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已经审阅过论文的全部内容,并能够保证题目、关键词、摘要部分中英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以古县渡镇汪家村为例李璐Newruralplanninginthebackgroundofnewurbanization---AcasestudyofWangjiavillageofGuxiandutownLucyLi2015年6月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摘要`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飞速发展,有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探讨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有利于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早日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早已有显现的苗头,再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其特色风貌的湮没,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导致的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因此,如何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扎实推进大中小型城市与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论文基于以上背景,权衡城乡发展关系,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的原则,参考其他新农村规划建设成功案例的优秀之处,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古县渡镇汪家村作为案例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规模,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也意在通过对汪家村规划改造,在江西建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仅供其他村镇建设的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新农村规划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ABSTRACTABSTRACTInrecentyears,alongwith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accelerat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China's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toexplorenewurbanizationhavealsoledonthewaveoftheboom.CPCCentralCommitteeto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putforward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Rationalurbanandruraldevelopment,urban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roadtogo,promote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ofpositiveinteraction,urbanizationand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complementeachother.Promotenewurbanizationandnewruralconstructioncoordination,helptoimprovethequalityoftheurbanpopulationandthequalityoflifeofresidents,bothurbanandruraldualstructure,narrowingtheg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promotesocialequity,theearlyrealizationofcommonprosperity.However,duetoalongurban-ruraldualstructure,coupledwithalongtime,planningandconstructioninruralareaslackofrationalplanningandunifiedmanagement,showingastrongsubjectivityandblindness,leadingtothedestructionofthenaturalenvironmentinruralareas,thelosscharacteristicstyleof,andthelackofinfrastructureandpublicservicefacilities.Therefore,howtoimprovethenewurbanizationdevelopmentmechanism,andpromotetherationaldivisionoflaborbetweenlargeandsmallcitiesandtowns,functionalcomplementation,collaborativedevelopmentisoneoftheimportantissuesandnewruralconstruction.Inthispaper,basedontheabovebackground,thepremiseofthepartynewurbanizationtheoryofdialecticalthinkingandobjectiveunderstandingof,andbuildon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and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ntheweigh,accordingtourbanandrural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relations,rationaldistribution,optimizingthestructure,improvingtheprincipleoffunction,refertoothernewrural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outstandingsuccessstoriesoftheDepartment,ShangraoCityinJiangxiPoyangCountyDuJiaancientvillageCountyasacasestudy,combinedwiththelocalnaturalresources,industrialstructure,economicstatus,populationsize,inordertoimprovetheirlivingenvironmentforthepurposeofdetailedstudyanddiscussion.JiaalsointendedbythetransformationofvillageplanninginJiangxisetupasanewsocialistcountrysidetypicalmodelvillage,onlylearnfromothertownsandvillageswithareference.Keywords:Urbanandruralrelationship;Newurbanization;Newruralplanning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目录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3相关案例解读11.3.1概况分析11.3.2规划构想11.3.3借鉴之处12.村域概况12.1现状分析12.1.1区位分析1图2-1区位图12.1.2历史文化12.1.3自然条件12.1.4资源状况12.2现状概况12.2.1土地利用现状12.2.2道路交通现状12.2.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2.2.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12.2.5现状建筑评价12.2.6现状环境分析12.3小结13.村域总体规划13.1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1指导思想13.1.2规划原则13.2规划依据13.3规划范围和期限13.3.1规划范围13.3.2规划期限13.4规划人口与用地13.5规划定位13.5.1总平面图13.5.2规划结构13.5.3建筑意向14.专项规划14.1道路交通规划14.1.1道路网络等级1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目录4.1.2道路网络结构14.1.3道路交通规划图14.2绿地景观规划14.2.1规划原则14.2.2具体配置14.2.3景观规划14.2.4景观绿化规划图14.3给水工程规划14.3.1给水现状14.3.2给水规划14.3.3给水规划图14.4排水工程规划14.4.1排水现状14.4.2排水体制14.4.3污水工程14.4.4雨水工程14.4.5排水规划14.5电力工程规划14.5.1电力规划14.5.2供电线路14.5.3电力规划图14.6电信工程规划14.6.1电信容量预测14.6.2电话线路14.6.3电信规划图14.7防灾减灾规划14.7.1消防规划14.7.2防震规划14.7.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4.7.4防灾减灾规划图14.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4.8.1规划原则14.8.2环境设施规划图15.总结15.1研究成果15.2未来展望1致谢1参考文献1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目录1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众所周知,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一直以来,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问题,“三农”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所遇到的的主要问题。因此,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加快农村的发展速度,不仅仅是保持国家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有效维持社会长治久安、全面达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为此,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十二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科学合理的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新型城镇化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共同发展、相互融合、齐头并进。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农业转型以及农村人口市民化。在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之下,新农村建设和规划进程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进入到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果。尽管农村经济与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水平的提高,在农民所关注的水、电、路、气、科、教、文、卫等关键性问题上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是鞭长莫及。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久的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地区的重要地位,忽视了农村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造成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结构较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一时间很难转变长久以来而形成农村地区的意识、观念、形态,使得新农村规划所遭遇的挑战也不少。所以农村地区的落后并不是偶然,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虽是迫在眉睫,但也是积重难返。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矛盾还尚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1.2研究意义目前,根据当前新型城镇化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全国各地已经普遍进入依托工业促进农业、依靠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阶段,全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时期,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异常紧迫。但是,时间短任务重,完成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对新农村规划认识不全面、规划编制不规范、村域内存在千村一面、脱离实际等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约束不规范建设行为。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实施,必须始终坚定不移的坚守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速度与效率。因此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3相关案例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村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绪论1.1.1概况分析把什村地处土默特左旗的西北角。G6京藏高速及110国道从村南贯穿过,是位于交通干线上的一个大型村庄。把什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年均6.3℃,年降水量劲400毫米。村内共有100多户蒙古族居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村落,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贾力更烈士的故乡。村内有贾力更烈士的故居,村北是大青山抗日英雄陵园。1.1.2规划构想把什村紧密毗邻城区,利用交通方面的区位优势,加快对村域内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农业、畜禽养殖业等产业园。依托贾力更故居和大青山抗日英雄烈士陵园,形成乡村红色旅游资源,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青少年体验基地、拓展训练中心等,充分发挥村庄潜力。贾力更烈士故居前道路以及入村向北主路是村庄的对外窗口,通过拓宽道路、景观绿化等方式来提升丰富道路要素。同时可以借用蒙元文化为主要特色,突出该村蒙古族聚居的文化氛围。1.1.3借鉴之处土默特左旗把什村的规划主要利用村域内特色要素,开发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创新产业模式,展示民族风情,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道路两旁景观展示带,使游客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蒙元文化。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概况1.村域概况1.1现状分析1.1.1区位分析古县渡镇位于江西省鄱阳县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北两岸,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古北街曾为秦末汉初古县邑治所,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汪家村属古县渡镇管辖,位于古县渡镇东部,距古县渡镇集镇约4公里,北临昌江,西与泥滩村相望,东与罗龙村搭界;汪家村自然景观较好,昌江由西向东穿越村庄北部;汪家村交通便利,乡道紧邻村庄北部,西至古县渡镇。村内有403户,共1700人。图2-1区位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概况1.1.1历史文化汪家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村域范围内有一座革命烈士汪辰的纪念碑。汪辰是鄱阳县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是农民运动中的杰出领袖人物,在赣东北苏区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武装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在长征过草地途中光荣牺牲。1.1.2自然条件古县渡镇汪家村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年均无霜期超过300天,平均气温摄氏17℃——17.8℃。植被完好,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已探明矿种有石灰石、脉英石、砂金、煤炭等。1.1.3资源状况村庄内主要农产品有香菜、黄豆、李子、水稻、芜菁、酸莓、南美梨、生姜、乌饭果;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等、镁盐、辰砂、铝土、脆硫锑铅矿等。农业种植方面,主要粮食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大棚蔬菜种植,主要销往鄱阳县。但是,本村耕地较多,林地偏少,有部分建设用地在村庄外围,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只要大力改善生产环境(主要是农田水利修复、农耕道硬化),发展商业,引进新兴技术,走合作化道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本村种植业、商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将为提高农民收入起到决定性作用。村内有小型企业,锻件厂、农机厂、农具厂。1.2现状概况图2-2古县渡镇现状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概况调查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勘测调查,另外一部分是民意调查。勘测调查是根据上一步的结果进行外业调查,调查的内容有拆旧地块的位置,水源,排水,灌溉条件,土壤质地。在外业调查之后,根据拆旧区一些限制性因素,进一步得出拆旧区的区块,最后进行民意调查,与村民进行协商,商议安置事宜,待村民同意是否拆旧,并签字盖章,得出最终的拆旧区地块。1.1.1土地利用现状村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居住用地为主,用地面积比例欠合理,浪费情况严重。1.1.2道路交通现状村庄北部有一条东西方向的乡道。村域内并没有成熟的道路,基本只是通往村内,但并没有深入建设,所以未构成体系。现有道路多以水泥路为主。1.1.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村域内通电、通水、通卫星电视。但是村内道路较窄,围村正在计划修建中。1.1.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村域内有汪家村小学,主要为全村服务,教师、教学设施良好。但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壮大,显然不能满足村内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农民技术培训少,信息闭塞,生产落后,农业产值低。村域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环境卫生方面,垃圾收集后拉镇上进行中转,镇外进行填埋,但有白色垃圾污染,生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有些倒塌的旧房、猪舍、露天茅厕,个别地方养猪大粪随意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医疗卫生方面,村内居住上千人,卫生所不健全,医疗保障令人担忧。1.1.5现状建筑评价高度:村域内现状建筑高度以二层、三层为主,有少数四层。图2-3建筑高度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概况质量:村域内现状建筑以砖、混为主,有数个房屋已经破损,需要进行拆除。图2-4建筑质量图本次规划对规划区内现状建筑进行了详细调查,现状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砖混结构大都位于旧村,有少量牲口棚、简易搭建建筑。今年计划在村庄外围建设新村住宅区,新建砖混结构建筑较少。但居民点过分凌乱,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组团,导致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路线过长,有服务不到位的情况。1.1.1现状环境分析1)水塘:村域内现有数片较大规模的水塘,之间无连续,且并未开发。水塘中水质较好,并无明显被污染痕迹。水塘周围地块较开阔,适宜共同建设开发,沿水塘形成景观,供村民休闲娱乐。2)街巷:村域内居民点布局零散、凌乱,导致有些街巷过宽敞,有些则过于狭窄,完全没有考虑到人在其中行走时候的正常空间尺度感受。3)院落:村域内院落无一定依据,村民大多自发建设院落,且宅基地占用过多,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给村庄日后的规划留下了隐患。1.2小结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概况村域内现状居住点分布不甚合理,没有形成成组成群的居住区,土地浪费较严重。其中形成的大多围合空间没有考虑到人体空间尺度感受。村民住宅设施大多数比较简朴、单一,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村部等公益性设施匮乏,村民的休闲生活较枯燥无趣。道路网络系统不完善,已成型的道路路面泥泞,居民生活出行不便捷,也不利于村域内部的产业发展。因为没有公共环卫设施,垃圾乱堆、废水乱排现象普遍,影响了视觉体验,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但村域内的自然条件优渥,水质较好,农耕条件优良。村域北边为昌江,280乡道沿江而过,与其他村联系较为方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县渡镇汪家村有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发展基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尚须合理规划,利用现状优势,挖掘潜力。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总体规划1.村域总体规划1.1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1.1指导思想鄱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与解决措施,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鄱阳县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头等工作要事来抓,按区内村庄的综合现状特点,结合城市远期建设与发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五新一好”要求,坚持“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文明同步、整体和谐”的工作思路,以“三清六改五普及”为切入点,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指导,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编制村庄规划应该把保护村落周边环境和耕地、草地、林地及水域当做首要任务,合理高效利用村域空地,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与村民宅基地的排布,引导散居农户与农牧村落拆迁或者合并;适当配置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改善村域环境。1.1.2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要依托村庄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充分保留现状合理的路网,防止盲目的取宽取直道路,在拆迁量不大的条件下调整局部路段。促进发展优势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在各项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2)资源集约原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村庄建设充分体现“省水、省电、省能、省材”,坚持集约利用资源。3)科学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把提高农村住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将汪家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合理、建设规范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宜居村庄。把村域内交通、景观、生态、卫生当做核心来规划,创造环境怡人的宜居村庄。4)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通过废物利用等各项措施,在规划中体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对策。5)村民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尊重村民意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6)近中远期结合原则:坚持近、远期规划相结合,相对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近期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增强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建设的连贯性,通过统一规划、综合改造、配套建设、滚动实施。。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总体规划1.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16号)(7)《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2)(8)《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2006)(9)与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及文件等(10)村小组理事会及村委会、街道办的意见(11)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1.2规划范围和期限1.2.1规划范围汪家村行政辖区。1.2.2规划期限本村庄规划的期限为15年,即2015—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期三年:2015—2018年,远期规划为期十二年:2019—2030年。1.3规划人口与用地村庄人口预测是村庄布点的基础,本次规划结合村镇人口发展的特点,规划区内村庄现状人口为403户,共1700人。对汪家村人口规模预测采用综合法来确定村域规划人口分析法。近期为:1700×(1+7‰)3=1704人,远期为:1700×(1+7‰)15=1718人结合机械增长等因数确定村域规划人口:近期到2018年人口控制在1710人;远期到2030年人口控制在1720人。1.4规划定位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总体规划根据对古县渡镇汪家村的现状分析,除应满足村民居住这一基本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是修通村内道路,使其构成体系,方便村民生活、工作、休闲等基本需求。完善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打造一个村级综合服务文化广场,围绕村部所在地,形成一个汪家办公综合服务中心,布置相应的公用配套设施:村部办公楼、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卫生所、村广播室、公厕等。修缮农业生产基本设施,修通并硬化汪家村域内的农耕道,修复农田灌溉渠、排洪渠。汪家村耕地资源丰富,目前主要种植作物为大棚蔬菜和水稻。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是该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从资源、发展现状和趋势,综合确定汪家村为以农业生产、商业为主的村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发挥天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郊区种植业,加快致富步伐。还宜依托村庄内部的水系与烈士纪念碑来开发一些旅游服务功能,包括农家餐饮、农家乡村客栈、旅游商品等,与游客服务中心区较高档次的餐饮,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既可以解决村内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村域西南部农耕条件良好,宜引导扶持种植大户,稳定并提高原有水稻以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渔业养殖面积,发展新型产业,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信用资金贷款服务和技术培训服务。可利用村域内水塘打造沿水塘景观带,在周边地块建设农家乐,超市等配套服务业,推动村内闲散人员就业。既宣扬了村内文化历史,又可推进村内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有序的建设,最终将上汪家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农家乐精品村。1.1.1总平面图图3-1总平面图本规划基于对村域内现状建筑的调查,在在地质情况优良的地块内,进行规划。根据对村域内人口规模的增长趋势,扩大居住用地范围,新增居住建筑数栋。扩建村域内现有小学的教学规模。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增设卫生所、超市、商店、公厕、戏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修建了沿水塘的景观绿化带,分居住片区建设中心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规划建设以汪辰烈士纪念碑为中心景观的纪念公园,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带动村域内经济水平发展。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总体规划1.1.1规划结构规划确定该村空间布局为“四心、三轴、多片区”的空间布局形态。四心:以服务设施和公园设施形成的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和娱乐景观休闲中心。三轴:沿东西走向的交通发展轴,沿南北走向的服务功能轴,沿围村路形成的环村景观轴。多片区:旧村居住片区、新建居住片区,滨水景观片区。图3-2规划结构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总体规划1.1.1建筑意向根据江西省《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规划至2020年,规划建设规模控制住在19.2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06.78平方米。住宅类型的选择应综合国家及省、市规定的住宅建设标准来考虑,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村民的居住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住宅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各类户型功能分区明确,使用功能完善。住宅要风格统一,注意丰富内涵,提升村庄品位。图3-3-1建筑意向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村域总体规划图3-3-2建筑意向图8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专项规划1.1道路交通规划要建设与乡村发展相协调,规划合理,经济适用的网状道路网系统,应当与生产生活相配合,居住区内道路与对外交通相连,其它机耕道分别深入种植地。与现状适应,尽量避免大拆大修,主要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拓宽、取直、硬化。1.1.1道路网络等级规划道路系统分为两个等级:村庄主路为5m,支路为3m。1.1.2道路网络结构汪家村村域道路总体上为自由式路网,整体呈网状系统。主要使干路网拓展出去的次干道将各个分散的居民点有机联系到一起来,形成次干道路网。村域内道路规划主要是以水泥路面为主,沿水塘铺设步行道路,塑造地域特色和乡村风情。以次干道路网为依托,使步行道向农田和居民拓展形成步行路网。规划停车场2处,一个位于村委会前的中心广场,作为公用停车;另一个位于农家乐内部,作为村域内的主要经济产业,兼作为村部停车场地。1.1.3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1道路交通规划图1.2绿地景观规划1.2.1规划原则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绿化景观采用点、线、面分层次规划,有机结合。环境设计充分运用树、水面,使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环境,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1.1.1具体配置点式绿化:点式绿化指集中的公共绿地,结合规划区内的水塘、休闲场地整治,因地制宜地设置公共绿地。在绿地中设置桌椅、健身器材等,进一步丰富村庄的空间景观,给周围村民创造一个丰富有趣的娱乐环境。线式绿化:道路绿化景观须与沿道路建筑统一。街道绿化不仅仅是改变了村庄的整体风貌,给村庄带来了自然生态的氛围,还有防尘减噪、净化空气、、组织交通、保护路面等多重功能。它把村域内的各个功能片区有序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村内绿化的框架。村域内的道路两旁需要进行大量绿化,植物种植以价格低、易存活的树种为主。面式绿化: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与公共绿地和道路、水体两侧的绿化相呼应,形成有机体系。1.1.2景观规划本次规划绿化用地为1.66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0.38平方米。规划将充分利用空置用地,大面积植树,沿道路种植树木,美化道路景观,塑造景观长廊,供村民休憩;规划结合村委、广场等形成公共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1.1.3景观绿化规划图图4-2景观绿化规划图1.2给水工程规划1.2.1给水现状汪家村现状自来水的普及率可达到100%,供水主管网的管径为75mm。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1.1给水规划参照《江西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用水量标准: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20升/人日来计算,公建用水按生活用水量20%来计算,未预见水量按上述两项水量15%来计算。表4-1居民用水量统计表序号名称用水量指标规划人口用水量(吨)A生活用水量120L/P.d172020.64B市政公用水量A×20%4.12C未预见水量(A+B)×15%3.71D总生活用水量A+B+C28.47E消防用水量10L/S17.2根据汪家村内人口规模和供、需水量预测,规划期内逐步达到水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同时完善村域内供水管网系统,扩大高位水池规模,争取早日落实自来水到每家每户。为了提高村域内供水的安全度,将以“环状+枝状”的形式来布置水管网络。1.1.2给水规划图图4-3给水规划图1.2排水工程规划1.2.1排水现状汪家村排放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村域内尚无设施完整的排水系统。污水主要是通过沟渠排放,雨水排放排放更为随意。尚无完善的灌溉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主要用于灌溉,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1.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采用明沟收集,排放至就近的水塘之中。污水采用暗渠收集,通过村域内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在进行排放,或二次利用。雨水管沟应该依据地势地貌,布置在道路的两侧。1.1.2污水工程污水量测算:汪家村村域内的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按照85%生活污水转化系数来预测,绿地不计污水量,村域内平均日污水量约为25.33t/d。排污设施和管网:分流排水系统主要采用排水沟(加盖)的方式,污水截流系统采用管道的方式。道路排水沟和污水截流管道根据道路系统,再考虑地势的因素,沿道路铺设;位于新建区和改建区内的建筑,原则上每家每户都应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需要经过化粪池预处理之后才可以排入道路的排水沟或者污水截流管道,汇集后分别进入污水主干管;老旧建筑的污水则直接排入道路的排水沟或污水截流管道,统一汇集后分别进入污水主干管,并最终排入村庄氧化池进行统一处理,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农田。1.1.3雨水工程雨水量测算:雨水管道可以就近排入道路的排水系统,雨量计算方式根据省规划院编制的龙岩市暴雨强度公式来预测,鄱阳县暴雨强度公式为:Q=Ψ•F•gΨ----综合径流系数,取0.7g----暴雨强度,本设计采用:P----设计重现期,取P=1年t----设计降雨量时,t=t1+mt2t2=10分钟,m=2雨水管沟系统:根据村域内的用地布局规划和竖向标高来进行雨水排放系统的设置,使村域内的雨水能顺着地势的高低,尽快的排入水塘,并且在路径上能够尽量节约管渠长度。1.1.4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由明沟收集,排进就近的水塘。污水采用暗渠收集,在村域范围内集中处理后排放或者二次利用。雨水管沟可以结合道路的规划,分布在道路的两侧。分流排水系统主要采用排水沟(加盖)的方式,污水截流系统以管道为主。雨水排放系统严格按照村域内标高以及竖向,使片区内的雨水能够尽快疏散,就近排进水塘、农田,并且尽量减少管渠长度。道路排水沟以及污水截流管道根据道路的分布,沿道路铺设;位于新建区与改建区内的建筑,原则上要每家每户都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需要经过化粪池预处理之后才可以排入道路排水沟或者污水截流管道,统一汇集后分别进入污水主干管,并最终排入村域内的氧化池进行统一处理,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农田。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污水规划图图4-4污水规划图2)雨水规划图图4-5雨水规划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1电力工程规划汪家村用电负荷预测需要根据现有的各分区负荷密度来考量。1.1.1电力规划负荷预测,预测用电负荷为:序号用电类型用电指标用电负荷(KW)1生活用电6KW/户24182公共建筑用电300KW/ha350合计27681.1.2供电线路电力电缆的布局形式均采用直埋式电缆和架空式路线的完美结合,沿着道路两旁的人行道或绿化带敷设至村域内的各家各户;需要注意的是,电缆在车行道下覆土厚度应大于0.7米,过道路时应当穿钢管来加以保护。路灯的规划沿人行道或者绿化带敷设路灯电缆,采用光控、手控、亦或者是时控的方式来进行控制。1.1.3电力规划图图4-6电力规划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1电信工程规划1.1.1电信容量预测村域内现状大部分村民的家中已安装有固定电话,以2门/户来计算村内的电话容量预测,电话的需求量则为806门。1.1.2电话线路根据村域内的实际情况,规划设置1个电话电缆交接箱,容量为1000门。电信管道采用PVC管材。并且需要预留有线电视的管孔数。沿规划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或者绿化带敷设电信电缆。1.1.3电信规划图图4-7电信规划图1.2防灾减灾规划1.2.1消防规划(1)要依据农村建筑防火的相关规定,来设置村域内各个用地之间的防火分区、防火通道,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原有耐火等级低要采取提高其耐火性能的方式,相互相邻的建筑密集区采取防火分隔的方式,另外要开辟防火隔离带以及消防通道,增设消防水源,改善消防条件,消除火灾隐患。(2)村域内消防用水的设置结合市政给水。给水管网水压应当确保使用时候的水压。(3)室外消火栓的设置每120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米设置一个,完善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置,加强保养与维修。(4)规划在村域内的最佳位置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以便普及消防安全常识,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易燃易爆区域。1.1.1防震规划根据调查相应的地震规范,汪家村应当依照6度的抗震设防烈度标准,设计0.05g作为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建筑、通信,水电供应设施,道路、桥梁一律采取抗震措施,应保证村域内建筑物应基本上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水平。抗震、防灾措施:(1)依托村域内的绿化、中心广场、纪念公园、运动场等作为临时避难场地所。(2)将村村通公路和作为震时对外联系通道,作为救灾道路两侧建筑的建设要考虑若遇地震时,沿路建筑倒塌情况下,路面所剩宽度仍能使救灾车辆的通行。(3)规划对生命线工程(供水、供电、电信)公建,医院、学校、构筑物提高一级设防。1.1.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基本要求规划实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合理避让和严格治理相互结合”,加强地质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维护自然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保证村庄社会经济和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规划对策(1)针对本村的地形地貌,应在本村周边视汇水状况做好排水截洪设施,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2)在进行开发建设时尽可能避免大挖大填,应按规范进行防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各类建设用地安排应以可靠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对于工程建中遇到的不良地质,应当尽量躲避,才能够从根源扼杀地质灾害安全隐患;(3)应当先进行危险性评估,确保避开了不良地质情况,降低了了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再新建工程项目。如若不得不再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那么必须在勘测设计的阶段就应提出并制定防范灾害的完善措施;(4)针对经过评估认为有引发地质灾害或者遭受地质危害可能性的建设工程,应当配置完善的建设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设计、施工和验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必须经过检验并且检验合格后,其主体工程方可生产或者使用。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1.1防灾减灾规划图图4-8防灾减灾规划图1.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2.1规划原则(1)在村域内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2)在村域内规划新建若干个公厕,位于村委会、纪念公园、农家乐、中心广场等人群聚集地点周边的适宜位置,注意考虑风向,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协调。(3)在村域内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将村内的污水统一汇集至污水处理场内进行处理在排放或者二次利用。(4)村域内新建住宅区依照相关规范设计,水电网络管线统一部署,提高村民居住水平。新建住宅区内应当配有高效能的洁厕设施,不得破坏环境。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规划1.1.1环境设施规划图图4-9环境设施规划图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总结1.总结1.1研究成果在本次对新农村规划的研究中,我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对今后对相关新农村建设规划产生了一些影响。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不仅参考其他优秀方案学到很多知识,自己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其中,对本次设计研究的主体而言,我建议在对新农村改造整治的时候,应该从分析村民对生活生产的需求功能入手,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进行功能分区和景观设计方面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就是立足于实际需求,以人文本,应以基本的需求作为准则,在进行合理的设计。1.2未来展望本论文在完成过程中,难免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实践经验不足,对参考文献的研究不够透彻等种种原因,而造成规划设计不够完整,在细节的推敲上不够周到。在今后的设计中,应当先整理村域内在建项目,近期规划应主要完成现有的在建项目,以防资金不足而导致土地的搁置和浪费。中远期进行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将打造适宜居住、设施完善的新农村为最终目标,早日实现城乡统筹。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致谢致谢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走到了终点。在我的母校东华理工大学的这四年,我无论是在思想、生活、还是学习上都快速的成长。首先,我要感谢班主任刘雨老师,刘老师在学习方面严谨教导,在生活中热情关怀。此次的毕业设计是在刘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为我答疑解惑,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在大学四年学习中班主任刘雨老师和任课老师黄建军、彭琼、李志文、刘平辉、谢淑蓉、朱传民、吴佳、孙丽等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再次向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各位同学们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特别感谢我的室友陪我一起经历最难忘的时光,衷心的祝愿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万事顺遂。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她们对我毫无保留的爱与照顾,使我无忧的成长。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2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袁青.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乡风貌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2]刘晓.理想空间--新农村与城乡统筹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2[3]凤凰空间.建筑材料与肌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1.1.[4]金兆森.陆伟刚.村镇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9.[5]杨秋侠.场地管线综合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6]文增.城市广场设计.辽阳美术出版社,2014.5.[7]罗其友.城乡统筹发展研究.2010.1.[8]陈方谭.新农村建设纵横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朱跃龙.吴文良.霍苗.生态农村--未来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经济,2005(6)[10]董艳芳.陈敏.单彦.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1]陈锡文.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农业•农村•农民.2007(01)[12]赣州新农村建设启示录[J].建设科技,2006(1):18[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J].小城镇建设,2005.(12):16-21[14]Developmentofdisadvantagedpositionofthefarmerinthecon-structionofthenewsocialistcountrysideinChina[J];EcologicalEconomy;2008.2[15]AnnaL.Ahlers,GunterSchubert.“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onlyaPolicitalSlogan.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