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75092
大小:938.50 KB
页数:242页
时间:2018-11-16
《《黑格尔哲学概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格尔哲学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黑格尔荷尔德林谢林青年谢林在给黑格尔的一封信中说,“朝霞伴随着康德升起”,“自由贯彻全部哲学而始终”。青年黑格尔亦从康德的实践理性中看到了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他认为“人类自身像这样地被尊重就是时代的最好标志,它证明压迫者和人间上帝们头上的灵光消失了”,并且把理性和自由看作是永恒的口号。黑格尔从1805年着手写作《精神现象学》,发誓要“让哲学说德语”。在哲学家中,他的经历算是比较复杂的:办过报纸,当过中学校长。1807年,黑格尔迁居班贝格,任日报编辑,同年他的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精
2、神现象学》出版,1808年11月成为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1816年黑格尔迁居海德尔贝格,任海德尔贝格大学哲学系教授,此后从1818年开始任柏林大学哲学系教授,1827年主编《科学评论年鉴》,以他为中心形成了黑格尔学派。柏林时期是黑格尔事业的鼎盛时期,他在1829年当选为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因病逝世。《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全书》(1817、1827、1830)《法哲学原理》(1820)谁若想理解黑格尔,只能靠他自己。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据说哥德只看了《精神现象学》的前几页就弃之不读了,他读到的是:“花朵开放的时
3、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他不知道翻到下一页黑格尔接着说的是“但是”--“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一、精神的探险旅行二、实体即主体三、世界的逻辑结构四、哲学体系五、辩证法六、古典形而上学的终结一、精神的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精神现象学》看作是
4、“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黑格尔晚年时曾经将《精神现象学》称之为他的“探险旅行”,实际上他要再现的正是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在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康德哲学的问题。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康德以其批判哲学将事物划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方面,一方面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亦通过限制知识而为自由、道德和形而上学保留了一片天地,确立了理性和自由这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原则。然而,由于其哲学特有的二元论使康德始终无法建立一个完满的哲学体系,这就给他的后继者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重建形而上学黑格尔在《逻辑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近25
5、年以来--按时间推算应当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出版以来,“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科学和常识这样携手协作,导致了形而上学的崩溃,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景象,即: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按照黑格尔,康德要求对理性进行批判亦即分析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是不彻底的。不错,在康德那里,理性固然经受了批判,可批判本身呢?批判作为理性的一种活动,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批判?如果批判站在理性之外,批判是不是就变成了非批判的独断论?所以真正彻底的批判,应该是理性的
6、自我批判。按照通常的观点,似乎理性的自我批判是无法进行的。知识的真理性就在于它与对象符合一致,但是由于我们只能认识意识范围之内的“为意识的对象”而不可能认识对象自身亦即“自在的对象”,因而永远也无法超出自身之外去比较知识是否与意识之外的对象符合一致,康德就是因为这个难题退回到了主观性的立场。然而黑格尔却从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由于在认识之中存在着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我们就完全有可能根据这一差别来考察知识。当我们发现知识与对象是不相符合时,通常我们就必须改变知识以符合对象,从而形成了新的知识。然而原来的知识毕竟是根据相应的对象而形成的,现在知识发生了改
7、变,这就意味着对象也与知识不再相当了,它同样需要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知识。因此,认识不仅是改变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改变对象的过程,在认识活动中,不仅出现了新的知识,而且也出现了新的对象。这就是说,原来在认识中未被我们意识到的对象现在成为了为意识的对象,而对象的改变就意味着原来被意识以为是“自在的对象”的对象,现在变成了为意识的对象。知识--新知识--新知识……
8、
9、
10、对象--新对象--新对象……以“感性确定性”为例感性确定性以“这一个”个别的东西为对象,因而它便认个别性为真理。“这一个”可以分为“这时”和“这里”,也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