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

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

ID:2487441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_第1页
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_第2页
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_第3页
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因材而教 因势利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因材而教因势利导  众所周知,课堂的有效度取决于是否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导入,让学生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呢?笔者认为:从教材编写意图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生活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

2、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这种方法多数应用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上,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时,我是这设计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列举了小汽车、大货车、自行车、公共汽车等  师:(多媒体出示这些交通工具的画面)大家注意观察,它们的车轮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思考)。  生:车轮为什么都要设计成圆形的?圆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圆的知识,学完了这个知识,我们就更加清楚车轮设计成圆形

3、的道理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4  这种导入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再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信息窗2“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国庆节放假了,小明要去外婆家玩。他从家里出门要到公路上去坐车,你们能给他指出一条最近的路吗?(教师出示画有多条路的图,让学生从中选择,并说说选择的理由)这样的引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一个地点到另外一条线路笔直走过去最近。这个基础正是我们学习垂直这一知识的重要起点。

4、因此,我设计了上面的情境,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联想与思考,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原来是这样的鲜活有趣。  二、故事导入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孩子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怎样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学生喜欢的故事、童话等为题材设计导入会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兴趣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所以要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分数的基本性质

5、”时,我以“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唐僧师傅带着徒儿们去西天取经,路上又渴又饿。师傅说“八戒,你下化缘弄个西瓜来解解渴如何?”八戒一听扛着九齿钉耙就下山了,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我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块”,八戒急了“不行,这是我找来的,我至少要吃3块”4,悟空想了想,得意地说“那好,我把它平均分成12份,给你吃三块,满意了吧!”,请问馋嘴的老猪是聪明还是愚蠢呢?新颖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地开始了对新知的探索。  三、操作导入法  有这样三句

6、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要求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有关路程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我设计了超市里购物的情境:4个学生一组,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有的扮演收银员,有的当监督员。小顾客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很有礼貌地

7、购买所需物品,收银员热情报出商品的价格,紧张地计算总价和所要找给顾客的钱。这样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元角分关系”的学习中来。  实际操作能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悬念导入法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4,所以经常设计一些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悬念,能有效地激趣、质疑,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强烈的思考探索欲望。如教

8、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考考老师”的活动:  师:大家随便考我一个数,我就能知道它是几的倍数。  (生每次出数,我都是对答如流,准确无误。)  生:这些数,有大的,有小的,也没看见老师计算,他为什么猜得这样准确呢?  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与探索中,能过研究2、3、5的倍数的数的特点,逐步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