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72562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三点”并蒂,怒放思维之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点”并蒂,怒放思维之花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密不可分。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
2、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老师们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往往习惯把思维发展与高深等同,把思维发展与个别优等生联系,把思维发展与拓展题、奥赛题、思维训练课对应……最常见的是,在一节课的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游离于日常教学,平白丧失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大片沃土。 基于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发展学生思维提供了条件,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从数学知
3、识“衔接点”、学生学习“疑困点”和数学学习“延伸点”7三点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实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效果颇佳。 一、把准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发展学生思维 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来搭桥铺路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屋建瓴式地深度解读,找准知识之间的“衔接点”,以结构化的眼光构建教学框架,以生为本,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把准“衔接点”,拒绝精细,为学生的创意思维留足空间 我们的数学
4、课堂总倾向于用理性的分析、严密的推理、准确无误的思路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权的丢失,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做一名“糊涂”的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简约化、板块化,为孩子模糊、有创意的思维留足空间。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听过很多的研究课与示范课,在“剪拼”和“转化”方法的引入这一挺有思维含量的环节上大都缺少思维火花的绽放,显得生硬牵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和会借助格子图来数出面积的基础上来教学的。教材也为我们呈现了借助格子图来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数的过程中出现了
5、不满1格的情况。 教学时,我先通过教具演示(长方形通过对角拉压变形成平行四边形),学生观察,排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邻边长的积”的可能后,以“借助格子图数面积”为衔接点,略去“不满一格算半格”,放手让学生自主想办法数。在认知冲突的刺激下,孩子们的思维有了驰骋的空间。7 师: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 生质疑:不足1格的怎么数? 师:真的耶。怎么数?你们有办法吗? 生1:把左边的移到右边去,就可以数出来了。 生2:是的,给不满一格的找另一半,移一移,拼一拼,就可以数了。 师(追问):这样移、找、拼,行吗?为什么?
6、 生:行的,面积没有变。 说说数的过程,再课件动态演示,加深印象。 师(追问):孩子们,真能想!通过格子图成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回想刚才的过程,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通过移,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做法,提炼为数学的常用方法。 惊喜在放手中产生!砍去了过细过精的环节与提示的简约设计,为学生的“粗糙”、有创意的思维留足了空间,不仅顺利扫平了学生的新知探究障碍,而且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中,思维是积极的,想法是富有创意的。 2.把准“衔接点”,凸显关联,为学生深刻思维搭平
7、台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7 数学是抽象的,也是和谐的,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教学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如教学《分数除法》时,学生掌握了“除以一个数就是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后,我紧扣此衔接点,追问:“此方法只适用于分数计算吗?”成功促成学生再思考。学生通过举例、验证、抽象、讨论,建立了除
8、法计算的逻辑联系,让除法计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促进了思维。 二、深掘学生学习的“疑困点”,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应该紧扣目标,立足教材,真正摸清学生心中的“疑”、学生心中的“困”,创设轻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