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ID:24871013

大小:7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16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_第1页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_第2页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_第3页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_第4页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日本从明治维新(1868)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历程,它迅速选择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国家走过的道路:首先是国内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接着是为了掠夺资源而贪婪地向外扩张,通过武力来建立自己的殖民地。从甲午战争以后,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拥有了包括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东北三省(满洲)、朝鲜半岛等地区和国家在内的主要的殖民地。1937年,更进一步全面侵华,试图建立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统治“版图”。在这个版图上,它开始野心勃勃地构建起一套“现代国家”的制度——包括在“经济统合”的层面上建立一套

2、现代化的交通网、土地制度、租税、市场和统一的货币一度量衡;在“国家统合”层面上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宪法、国民议会、政府、地方自治体、裁判所、警察一刑务所、军队等;在“国民统合”的层面上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户籍一家庭、学校一教会、博物馆、新闻等;最后,在“文化统合”的层面上,则试图通过其“现代化”的教育制度,通过强制性地推行“国语”,而创造“现代”的文学、艺术等等[1]——这些“现代化”的经济、政治、国民观念和文化观念,是文艺复兴,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后西方现代国家的主要特征。非常具有讽刺性的是,当日本试图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

3、来圆自己的“强国梦”时,它却采取了对自己的“内地”与“殖民地”分别对待的双重标准:不是要有“国民议会”和“地方自治”吗?然而,当林献堂、蒋渭水等人策动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时,却被日本政府以违反治安警察法提起公诉(1924年);不是需要有“国民”的“言论自由”与“政治平等”吗?可是当《台湾民报》于1927年8月由东京迁到台湾发行以后,有关民族问题和社会运动的言论和主张,都被台湾总督府的“文化统合”政策给“统合”掉了[2]。  日据时代的台湾,面对的正是这些“统合”的压力。而台湾文学也正是在这些权力的压力下,积极参与了本民族的文

4、化启蒙与解放运动,它也充分利用了“现代性”的策略,来消解这些压力。在20世纪20年代,是赖和为代表的台湾作家以中文来抵抗日本统治者的“文化统合”,直接地抨击了日本人建立的所谓的“现代制度”,譬如《一杆秤仔》对于“度量衡”和“警察制度”之虚伪性的无情揭露。到了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统治者强行废止汉文,推行“皇民化运动”,台湾知识分子退而采取了间接的文化抵抗。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日语创作的台湾作家。他们使用殖民者的语言来描写本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另外一种文学的、文化的想象,并逐渐形成了一条用“弱小民族”的“现代性”来对抗统治强

5、权的“现代性”的左翼的现实主义传统。  日据时期,尤其是战时(1937—1945)使用日文创作成就较高的几个作家(如张文环、龙瑛宗、王昶雄等)当中,吕赫看(1914—1951)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身世,在林至洁编译的《吕赫若小说全集》[3]出版之前,我们知道得不多;就是关于他的作品,大陆的了解恐怕也不能说十分透彻。我对吕赫若感到兴趣,其一由于他对当代台湾作家的影响。他的《牛车》[4]所描写的30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乡村背景,在六七十年代仍然成为王祯和、黄春明重新表现的对象。这不仅仅是某种文学母题的延伸,也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

6、展过程在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上面的投影。其二由于他的写作方式。他的日文写作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情结,或者说,日文的表现形式与中国的内在焦虑,这两者构成的张力,展现出殖民地时期台湾知识人的更为真实的处境和精神结构。在这一点上,他虽然不像龙瑛宗那样以十分典型的市镇“知识人”味道的作品(如《植有木瓜的小镇》)作为自己形象的标记,却以更加独特的视阈,例如女性主义视点和“家庭一民俗”小说,为那个时期作了文学的见证。其三是他与大陆发生关系的方式。他是最早由胡风翻译介绍给大陆读者的台湾作家之一。一个日据时代的台湾的中国作家却必须经由他的同胞借

7、助“日文”来认识,他们在失去母语的状态下用日文写作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日本的文学,这种凝聚着历史、语言与精神之创伤的、令人感到悲凉而沉重的文学“十字架”,无疑令人深思。最后是他的特殊的境遇。他像许多左翼人士那样,成为国际性冷战政治下台湾50年代白色恐怖的牺牲品。因此解读这个文学的“十字架”是很有诱惑力的。一、殖民地文学的语境  阅读吕赫若与其他日据时代以日语为媒介的台湾作家的作品,可以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作品的“所指”层面,也就是其内容本身所揭示的意义;其二,是作品的“能指”层面,亦即它所使用的媒介或语言形式所具有的意义。

8、前者可使我们了解到吕赫若如何用他的眼睛、心灵去关注台湾的社会、经济、道德、伦理、家庭、女性等问题,细致地观察着这些问题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条件下所经历的历史性变化及其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后者又可让我们感觉到非母语的语言,亦即殖民者的语言如何在影响着他去表现描写这一切。当日本的殖民者希望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