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7009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亨达:用传统文化破解用工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亨达:用传统文化破解用工荒亨达:用传统文化破解用工荒 2014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八。这天,亨达股份全体高管还不到七点半,就在董事长王吉万、总经理单存礼的带领下列队站在大门口鞠躬迎接员工回家。他们逐一拜年、鞠躬,并发放红包,用最高礼节迎接员工回家。一声过年好,一个鞠躬让每位员工都感觉到真的回到了家。虽然室外寒风凛冽,气温达到了零下八九度,但每位员工都觉得心里暖暖的,笑容挂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这是亨达一年一度的员工返厂欢迎仪式,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这一幕曾在2013年引起全球发行量第一的日本《读卖新闻》的高度关注,并本文由.L.
2、收集整理专程前来采访、报道。另外,亨达《新春开工忙》的新闻还被中央媒体重点报道过。 亨达家文化 用工荒是个老话题,也是近年来企业纷纷面临的难题,春节前后尤为严重,而且用工难度一年比一年增加。尽管很多企业降低门槛、提高福利待遇,应聘者仍然寥寥。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用人单位要想办法吸引和留住员工,让年轻的员工在企业有想头、盼头和奔头,不仅要在薪资待遇上关注,更要在企业文化的构建,特别是在员工职业规划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反观亨达,却从未出现过用工荒的情况,多年来员工返厂率均在97%以上,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年都在99.3%以上。从亨达高管给员工鞠
3、躬这一细节,就可以感受到亨达文化的敦厚力量。每年春节返厂时,都会出现亨达老员工带回亲戚朋友到亨达上班的现象,据了解,夫妻、兄弟姐妹、父子母子等同在亨达上班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是亨达家文化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大家里面有小家。 亨达的企业文化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多年的发展践行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家文化。亨达家文化,其内涵突出了一个家字,而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组织中最小的核心组织单位,家体现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仁爱和互助关系。建立在家文化基础上的亨达企业文化,秉承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管理。亨达家文化的外延具有三个
4、层面: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三家融合,表达了亨达家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己、爱家、爱企业的大爱之情;表达了企业和乐人生、和睦家庭、和谐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 德孝教育,为新员工扎下道德之根 亨达股份是如何做到招工易的呢?原来,在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温情、和谐的企业文化,结合能留住人心的传统文化,成为亨达股份新春招工的一块大磁铁,吸引了八方人才。 新员工一入厂,不是马上进车间,而是先进传统文化学习班,既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同时培训上岗前的相关知识,在做事之前先学做人。新员工每天要看传统文化视频
5、片,进行分享、感悟;中间穿插《弟子规》诵读、学习;另外每天还有专门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军事化训练。除此之外,公司派高管对新员工进行公司简介、企业文化、生产操作管理流程、品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了解企业、融入企业。 亨达股份还有效开展了新老员工结对共进活动,相互签署协议,每位新员工至少都由一名老员工,或者是劳模、党员、管理干部直接帮扶,解决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其顺利适应工作。 用工荒所倒逼的经济转型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用工荒就成了每年节前节后必谈的话题。用工荒一再为企业敲响警钟转型升级已没有退路。不少企业在用工
6、荒来临之时,也想通过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达到降低低端劳动力成本需求、缓解用工荒的目的。 然而,企业具体如何转型,却不是一条简单的路线设定。不少企业也知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拥有自主品牌才能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但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创品牌,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消耗不起。转型若不成功,反而加重了企业包袱,更加举步维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认为转型没有试错的机会,贸然调转企业经营模式和方向,可能更易失败。 相比一些企业由于用工荒以及利润微薄等各种生存原因倒逼才被迫进行的转型,亨达的转型
7、早了许多。 亨达一直以来都很注重产品的技术研发,截至目前,亨达先后获得过862项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等专利技术,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亨达认为,由制造向创造转型,重要的不是设备,而是人才。为了开阔员工视野,与国际潮流同步,亨达先后在广州等中国制鞋产业前沿城市建立了研发机构。亨达在企业转型上的未雨绸缪为寻求转型的企业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意义。 对企业而言,面对用工荒,必须提高工人工资才能招到人;为保证利润,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企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增加机械操作,减少用工人数,这些必将逐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对员工而言
8、,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它会进一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 著名评论员叶檀曾说过,用工荒的到来,说明民工离正常的产业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