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ID:24870032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6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_第1页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_第2页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_第3页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_第4页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近百年来,中国古史学的主旋律是疑古思潮,不过,发生于此期间的一次次考古发掘却伴奏出另一种音符,大批出土文献强烈震撼着疑古大厦的根基。终于,李学勤在世纪之交响亮地发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呐喊。然而,“走出疑古时代”后又走向何处?中国古史学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史学界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 释“古”提起“疑古”、“信古”这类概念,其实有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需要澄清。例如,这里的“古”字何所指?这个“古”字并非笼统地指过去的东西,而是指“古史”,而我们所说的“古史”通常指先秦历史

2、。如果进一步追究,“古史”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先秦时期的历史过程本身,二是关于先秦历史的记述和阐释,即“古史学”。事实上,通常所指的“古”是指古史学。然而,先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其古史学。“古”具体是指哪个时期的古史学呢?固然,“疑古”的传统可以追之久远。早在战国中期,孟子就已经发出“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叹。东汉的王充作《书虚》、《语增》、《艺增》、《问孔》、《非韩》、《刺孟》诸篇,对群经、诸子所载上古史事多有责难。至唐代,刘知几干脆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疑古》、《惑经》,其予头直指《尚书》、《春秋》、孔子。不过,这些“

3、疑古”都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今天所说的“疑古”有其特殊含义。在北宋以前,虽然“疑古”的事例不绝于史,但毕竟没有形成一股思潮,而我们现在所关注的正是作为思潮的“疑古”。这种作为思潮的“疑古”肇始于北宋庆历年间,因而,庆历之后的古史学自然不能称作“古”。换言之,“古”者,庆历以前之传统古史学也。 传统古史学之建立依上所述,既然所“疑”所“信”的是庆历以前之传统古史学,那么就需要对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中国古史学可谓命途多舛,由于种种原因曾多次遭到致命的破坏,但历代学者又都想方设法进行重建。春秋以前,有关三代历史的记

4、述,主要保存在《诗》、《书》、《礼》、《乐》等典籍之中。但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微,到孔子之世,《礼》、《乐》荒废,《诗》、《书》也多散失。孔子对此深感痛惜,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阐发《周易》,著述《春秋》。经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先秦古史学的典范。孔子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史重建活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古史重建活动是西汉对先秦历史的重建。秦火之后,历史典籍丧失殆尽,古史学又有中断的危险。好在汉初废除“挟书律”,广开献书之路,于是涌现出大量先秦典籍。这些典籍有

5、的来自民间冒险收藏,有的来自学者口传,也有一批来自秦代国家图书馆。当时的历史学家正是利用这些文献对先秦历史进行重建的。大致地说,西汉学者重建古史学的途径有以下数端:一是口述古典,如伏生口述《尚书》;二是隶定古文,如孔安国等学者将古文经转写为今文经;三是考证编写古史,如司马迁撰写《史记》;四是校订古籍,如《汉志》所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五是文献类编,如大小戴编《礼记》;六是杂记旧闻,如刘向撰《说苑》、《

6、新序》等等。这套古史学,一直为汉魏隋唐时期的学者所遵信。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学者都是信古派。这个时期学术界的主流,就是对西汉传下来的典籍,尤其是对儒家经书进行近代的疑古思潮可以看作宋代以来疑古传统的继续,但也有不同。或许可以这样说,宋代疑古思潮是有破有立,一方面是打破了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义理之学,在基本承认汉代学者所建立的古史学的前提下,致力于直接阐释中国早期的思想世界。如果我们说那是对中国早期思想史的重写或重建,恐怕并不为过。而近代的疑古思潮则只破不立,其主流是颠覆唐宋之际有关先秦文

7、献和史实的成说,基本谈不上古史的重建,虽然其意图本来也是先破后立。  “二重证据法”与古史的重建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古史重建工作几乎与《古史辨》派的兴起同时起步。1917年,王国维着《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使古书中许多被疑古派视为子虚乌有的记载重新得到证实,开始了古史重建工作。其后,他又在《古史新证》中提出以“地下之新材料”印证“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一直为学者所遵信,成为其后古史重建工作的基本原则。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达,大量考古资料出土。尤其是七十年代临沂银雀山汉简、

8、定县八角廊汉简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震动。而九十年代出土的郭店战国楚简和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更把古史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至今方兴未艾。几乎每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都在不同程度上证伪疑古派的观点,同时也促使古史重建工作一步步走向深入、扎实。肇始于20世纪初叶的这种利用出土材料并结合传世文献对传统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