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ID:2486287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6-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所阐释、倡导的全新理念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初中历史教学理念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同时,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课改理念中的这些转变呢?运用比较法是完成这一转变

2、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比较法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所谓比较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时师生针对教材中同类型或相类似的内容,进行对比、辨别、分析、推理、结论和延伸的一种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是极其必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的新课改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比较法又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4  2.是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由于传统的考试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导致传统的历史课教学过

3、分强调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所以就出现了“满堂灌”的教学。但是,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依靠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如能采用比较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来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容易多了。  3.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由于课改之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知识只是简单呈现,所以显得知识点特别多且散,而隐性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加之考试内容多,材料信息容量大,题型多变,这些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

4、难。许多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很辛苦,但效率并不高。原因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陈旧,至于哪些内容是重要知识点,该怎么教,该怎样学,不清楚。因此,教师运用比较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二、比较法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学习历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但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因此,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也不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更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

5、性,使之能在已学过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这一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环节。下面就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践,作几点介绍。4  1.教材中同类插图比较。人教版新课程《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课中,在叙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时有两幅钱币插图,一幅是《开元通宝》,一幅是《和同开?》。教材把这两幅性质相同的插图放在一起,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比较之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挖掘出图片中的隐性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6、”。  2.教材中同类问题比较。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可以用第一目“金字塔的国度”为例示范引导,让学生用已经建立的关于“埃及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的认知结构,自己去比较分析下面两目“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的起源情况,之后并比较迁移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情况。这样,教会学生学会用范例理论原理去认识和解决同类问题,使知识达到有效迁移。这种示范性的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思想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主渠道。  3.教材中同类人物比较。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灭亡

7、》一课中,进行“三个暴君”的比较(即夏桀、商纣、西周周厉王)。学习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一课时,进行“世界上三个著名女皇帝”的比较(即中国的武则天、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皇、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又例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中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一目中,进行“世界上著名航海家”的比较(即郑和、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这种以人物为线索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找到他们的共性和区别,使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混淆,从而在以后的新知学习时产生正迁移。4  4.教材中同类事件比较。例如在九年级《世界历史》教学中,关于日

8、本历史的重大改革比较:“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又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这种以事件为线索的比较最常用的是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