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

ID:24856552

大小:8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15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_第1页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_第2页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_第3页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_第4页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年代的发生论文【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追溯80年代“纯文学”观念由怎样的知识表述构成,并分析这种表述方式的意识形态特性。论文把起点设定为对当前有关“文学性”问题的反省,认为首先需要区分“体系内批判”和建立在对艺术体制自觉基础上的“自我批判”这两个层次。当前的文学常识主要是80年代建构出来的,因此,厘清“纯文学”的知识谱系是进行文学性讨论的历史前提。“纯文学”体制形成于80年代后期,并主要在三个领域内运行,其一是以“诗化哲学”代表的哲学/美学领域,其一是转向对语言P符号关注的文学理论

2、领域.freelood,海德格尔是中心。从北大外哲所开始到编委会,实际上我现在想起来,可以称做‘对现代性的诗意批判’,基本上是一个非常诗歌性的东西。小枫这本书是比较可以反映很多人讨论问题的这个域”。7(P198-199)如果说刘小枫的《诗化哲学》以个人专著的形式实际上体现了编委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周国平主编的《诗人哲学家》则更是编委会成员对同一哲学脉络的诗人哲学家的研究论文集。这两本书共同勾勒了一个“诗化哲学”的知识谱系或“伟大的传统”。这一哲学谱系由德国浪漫美学传统构成,其以十八世纪康德、席勒、谢林等德国古典哲学为源头,成型于施

3、勒格尔、诺瓦利斯等德国早期浪漫派,“以后经过了叔本华、尼采的极端推演,转由狄尔泰、西美尔作了新的表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浪漫派诗哲们(里尔克、盖奥尔格、特拉克尔、黑塞)以充满哲理的诗文继续追问浪漫派关心的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马尔库塞、阿多诺的新马克思主义又把它推向新的高峰”8(P10)。《诗人哲学家》仍旧以德国哲学家为中心,仅增加了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20世纪法国诗人瓦雷里和哲学家萨特、加缪。这份以德国人为主要线索的哲学经典清单,包括了20世纪前的德国古典哲学、早期浪漫美学,也包括19-20世纪之交的

4、尼采、叔本华的“生命哲学”、早期象征派诗群,同时还包括现象学、阐释学、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等20世纪哲学。使得这些基本取向不尽相同的哲学/文学思潮被纳入统一脉络的,是“美学”这一80年代的关键词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主要资源的“美学热”在80年代前期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正因为“美学成了使文学与人学沟通的中介”9(P78),也就是说美学成为了表述文学独立性和人道主义思潮的一套特定语汇。尽管这里所谓的“美学”并非指涉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所发明的现代学科领域,而是80年代一个特定的话语场,不过《诗化哲学》和《诗人哲学家》则大致吻合

5、于欧洲现代美学传统的基本构成。英国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处理同一问题时也不得不承认:“我在本书中所讨论的思想家几乎都是德国人……似乎有理由认为,对于美学的探索,以唯心主义为其特征的德国思想模式是比法国的理性主义或英国的经验主义更令人容易接受的中介。”10(P2)但是“诗化哲学”并不将自己看作是“美学热”的构成部分,因为就其思想资源而言,“诗化哲学”摆脱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话语限定;而就其思考的场地而言,“诗化哲学”完成的正是从“美学”向“文化”的转移,并尝试以一种“非政治”的专业态度为之寻找哲学支撑(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文化哲学”

6、的内涵)。事实上,“诗化哲学”是否吻合欧洲现代美学的经典序列这一问题并不重要,因为构造这一知识谱系的方式乃是基于80年代对于“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的特定理解。即甘阳在《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4】中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之对抗而描述的历史线索,并且认为“哲学研究已经日益转向所谓‘先于逻辑的东西’”即对自然科学认识模式的挣脱。这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二元框架,既有着80年代语境的特定针对性(即陈来所描述的,对“走向未来”丛书派的科学主义的反动11),同时也正是80年代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历史结构的具体呈现。通过构造出20世纪欧陆

7、哲学的这一“认识论转向”(其间隐约回响着20年代的科学/玄学论战的余音),而尝试探询“人类的全部知识和全部文化”的“根本”,以为80年代文化革命确立更为“非政治化”的知识论述。真正有意味的,是“诗化哲学”叙述其知识谱系的方式以及造就这种叙述方式的历史动力,这也正可成为我们考察其在80年代中国文化格局中所负载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入口。或许最能显示“诗化哲学”知识谱系的建构特性的,是卡西尔在其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在《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中,甘阳把卡西尔看作是“认识论转向”的起点,并认为他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先驱。这一观点曾使台湾学者

8、刘述先感到迷惑不解。在刘述先看来,卡西尔继承的是康德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其所作的努力是扩大理性思想,并用来考察社会文化现象;而海德格尔继承的则是胡塞尔之后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传统,两者之间是背道而驰的12。事实上,这种在刘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