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

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

ID:24844005

大小: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李从青张妤卫兵(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目的应用模型教学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尤为重要,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在妇产科理论教学中,大家公认分娩机制较难理解,充分利于骨盆模型,在此章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我科参与大学妇产科理论及实践教学实际,谈谈女性骨盆模型在妇产科分娩机制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产科骨盆模型教学在临床医学的理论教学中,模型的应用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医学生的主干临床课程,分为理

2、论讲授和临床实习两阶段。医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就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成为一名实习医师。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临床实习中,分娩机制是重点内容,亦是难点。如何生动的讲授及指导这方面内容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对抽象的知识,辅以模型教学,学生能直观面对,容易理解。在这里,女性骨盆模型对讲授此章节而言必不可少。女性骨盆是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既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过程[1]。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为真

3、、假骨盆。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其大小及形状必然影响分娩进程。在对骨盆的感性认识上,骨盆的几个重要的骨性标志十分重要:1.耻骨联合:骨盆的内测量中,多数重要的径线均以此开始。2.坐骨棘:从每块坐骨的后缘中间伸出,如果在两个坐骨棘之间画一条线,可以代表盆腔的最短直径。在行肛查或阴道检查是,坐骨棘容易摸到,两侧染骨棘之间的距离成为中骨盆平面的重要径线,是产程中衡量胎儿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3.骶骨:骶骨是骨盆的后壁,慨骨的前缘为慨岬,也是阴道检查时重要的骨性标志。4.耻骨弓:由耻骨联合两降支的前部

4、相连构成。一般为90-100°。为了更好的理解分娩的过程,人为的将骨盆分为3个平面:即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及出口平面。1.骨盆入口平面:是真骨盆的上口,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艽最短的径线为前后径,又称之为真结合径,正常约11cm,.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密切相关。2.中骨盆平面:骨盆的最小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转动,以其最小经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1】。临床理论教学中对学生随机提问,学生普遍反映这一节内容难学、非常抽象,课堂上

5、就算重复很多次,学生都不能很好理解。另外,现在临床理论课均为大班教学,如何在短吋间内将十分抽象的内容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是我们妇产科教研室一个研究的重点,但是如果此吋授课老师准备了骨盆模型,这个问题可能会较好的解决。教师若同吋携带胎儿模型,在分娩机制的教学上能使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分娩的过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在这些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型解释为何俯屈?因为前方的阻力,必然要发生位置改变,以使最小径线适应产道,利于胎头继续下降。周丽杰[2】在利用骨盆模型教学吋指出:分娩中的内旋转动作

6、,可分解成四个问题:①胎头为什么要旋转;②什么力量使胎头旋转;③胎头向什么方向旋转,需要转多少度才符合要求;④什么吋候完成内旋转。另外,在头位难产的讲解上,要更好的利用骨盆模型,行阴道检查吋检査骨产道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阴道检査的手法;2.骶岬:指端是否能触到骨氏岬?;3.坐骨棘是否突出,以及坐骨棘间径大概的长度是多少,初步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4.坐骨切迹的宽度;5.骶骨的弧度以及尾骨活动度;6耻骨弓角度。教师解讲之后,让学生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在分娩模型上模拟。焦薇[3]等将520名5年制临床本科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

7、组。通过在临床妇产科见习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模型示教后分组模型练的教学经历,采用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比较两组学习效果,探索妇产科的见习教学方法及手段。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提高学4兴趣、帮助理解及记忆理论课知识方面有明显效果,课后测验成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模型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充分的互动,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也就是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ing,LBL)”相比,有很大区别。0&p

8、rime;NeillPA研究表明,接受传统LBL教学的学生与接受PBL教学的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关系方面有显著差异。接受PBL教学的学生在工作后第一年所具备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接受LBL教学的学生在工作3〜5年后才能具备[4]。医学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