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35594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和标准的制定-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和标准的制定
2、第1内容加载中... 【作者】张辉华【简介】张辉华 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 200234【内容提要】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在理念上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操作上要鉴定、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对应这一定位,应制定出三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效果标准、职责标准和素质标准。【摘要题】教育评价【关键词】研究型课程/学生评价/定位/标准【正文】 研究型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而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评价问题是其中之一。 一、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定位 (一)理念上:要“以学
3、生发展为本” 课程按照功能来划分,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研究型课程是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载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的研究型课程也应该坚持和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对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进行评价是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它也要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也就是说在评价研究型课程中的学生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理念上的定位。这一定位的内涵
4、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评价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2)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任何评价技术、手段都要利用。(3)评价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个性特点,并为其获得最佳发展服务。 (二)操作上:要鉴定、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定位的指导下,考虑到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我们认为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评价在操作上要:(1)鉴定学生的发展,即通过发挥评价的总结性功能,鉴定学生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在哪些方面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研究型课程的目标,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原有
5、基础上取得的进步,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2)引导学生发展,即通过发挥评价的形成性功能,一方面诊断学生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发现学生在研究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具有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正确决策,以优化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佳发展”。(3)促进学生发展,即一方面通过发挥评价的外在功能,在尊重学生原有素质和兼顾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注重评价出学生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以此来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挥评价的内在功能,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能够重视评价,把评价
6、视为研究型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连续的、系统的、经常的、自然的活动,并主动运用评价来监控自己的学习,从而使自己获得发展。 二、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 (一)制定评价标准的三种价值取向 评价标准是人们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人们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总是把一定的价值取向内化为评价标准。从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看,内化为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共有三种:(1)结果取向。坚持这种取向的人,他们在制定评价的标准时完全以工作的目标为依据,他们进行判断的唯一准则是目标所反映的价值体系。评价所关注的重点是活动的结果。(2)过程取向。坚持这种取向的人,他们认为凡是对工作目标的实
7、现有帮助的所有方面,包括一些非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受到评价的支持和肯定,因此,他们认为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不仅要考虑目标,而且要游离于目标之外,他们以有利于工作的改进为指导,不断地变化着进行判断的准则。评价所关注的重点是活动的过程。(3)主体取向。坚持这种取向的人,他们认为评价应充分考虑到作为评价对象的“主体”的个性特征,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前提,标准制定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他们进行判断时的参考准则是所有与评价有关的人的价值体系。评价所关注的重点是作为评价对象的主体的发展情况。 不难看出,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同,相应的评价所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正是由于这一
8、点,使得以不同取向为指导制定的评价标准所达到的目的也不同。以结果为取向制定的标准,由于它重视活动的结果,因此,能较好地鉴定评价对象所获得的发展。但是只看结果,忽视过程是其不足,而以过程为取向制定的标准,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重视活动的过程,能够使评价对象在了解整个活动过程的基础上对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引导评价对象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无论是以结果为取向还是以过程为取向制定的标准,它们在评价时都企图通过外部的作用对评价对象施加影响,而忽视作为主体的评价对象自身的内部作用,而以主体为取向制定的标准,正是针对这种不足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