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20088
大小:5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未婚女性药物流产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未婚女性药物流产的护理刘燕(山丙省汾阳市人民医院)【摘要】近年来,未婚先孕而选择药物流产的比例越来越高,她们呈现出共同的特点:情绪低落、心情复杂、心理负担沉重,这个特殊群体更需要了解她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关键词】未婚先孕,药物流产,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158-01一、药物流产是用药物而非手术终止早孕的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二、临床资料和方法2.1对象:本组50例,年龄18—25岁,停经≤49天,身体健康,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无慢性肝、肾疾病、高血压、青光眼及
2、药物过敏史,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2.2方法:嘱患者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25mg米非司酮片,一日2次,连服3天,总量150mg(6片),每次服药后禁食2小时,第3天或第4天清晨单次空腹U服米索前列醇0.6mg(3片),门诊观察6小时,未见孕囊排出及时检查原因,必要时行清宫术,嘱一周后复诊;2.3结果:50例中完全流产43例(86%),不全流产6例(12%),失败1例(2%),流产结局与停经天数无明显关系,6例不全流产和1例药流失败者均行清宫术,嘱术后注意事项;2.4存在的护理问题:木组50例未婚女性,普遍缺乏生殖保健避孕知识,担心家人熟人
3、知道,焦虑、担心发生并发症等,提示对此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使病人处于接受药流手术及康复的最佳状态。三、护理3.1心理护理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其不歧视、不冷淡,给予温情与关心,对她们的询问均给予耐心细致的真诚的解答,以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针对其担心家人、熟人知道,社会舆论嘲讽等心理问题,要从各个方面为其保守秘密,尊重艿隐私权争取获得她们的信任。对担心发生并发症的心理问题,给她们介绍药物流产的优点与人工流产相比具有痛苦小,对宫颈、子宫直接损伤小,减少了宫腔感染机会等优点,以消除其顾虑,
4、使其做好相关准备,放心接受手术。3.2服药后的护理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后留院观察,仔细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如阴道出血量的多少,腹痛的程度,宫内排出物是否见到绒毛及胎囊。全程安慰病人,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对个别出血过多、流产不全、药流失败的病人,必要吋行清宫术。3.3康复指导药物流产后,待病人无头晕、恶心、走路不稳等情况后,方可允许在有人陪伴下离院,离院吋指导其康复治疗、出院后注意用药、饮食、休息、禁止盆浴及1个月内禁止同房等,告知病人如有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或下腹疼痛明显或ft带出现异常(量、颜色、异味等)应及时复诊,向病人交待术后常见病状
5、,自我护理方法,月经恢复吋间等,把电话留给病人,若遇到问题可随吋咨询。3.4知识宣教本组50例均为未婚女性,普遍缺乏生殖保健避孕知识,护士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吋要适吋地教育她们自尊自爱,使苏认识到药物流产对身心的危害。同时宣传常用避孕方法,以及意外怀孕的补救措施,使她们认识到药物流产不是避孕方法。鼓励她们树立康复的信心,清除恐惧心理,早日走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四、讨论4.1米非司酮是⑴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抗孕激素受体的作用,能与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产生亲和,竞争阻滞孕酮作用,引起蜕膜和绒毛变形,导致子宫出血胚胎脱离,诱发宫缩软化宫颈,使坏死的胚囊
6、及绒毛排出宫腔而达到流产的0的。.其与人工流产相比具有痛苦小,手术危险率降低,虽有胃肠道症状,但能避免人流综合症,宫颈、子宫的直接损害及术后穿孔,无子宫粘连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方法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无技术性闲难,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药物不进宫腔、无宫腔操作减少了宫腔感染的机会,避免了器械可能造成的副损伤。4.2本组50例药物流产的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大多年龄偏小,有些还是在校学生,性卫生知识普遍缺乏,不敢公开化,术后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由于羞涩心理对药物流产并发症不能及吋治疗,身心创伤可能会持续很久,虽然不提倡
7、婚前性行为,但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除常规的护理工作外,我们加强了对她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尽量减少药物流产对其生理心理的影响。本组病例经我们的精心护理,手术均顺利安全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也获得了病人及亲友的一致好评。本组未婚妇女有强烈的了解避孕知识的愿望,很多病人还希望了解术后营养保健等知识,通过护士的全程陪护和人文关怀,主动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对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药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⑴盛丹菁主编《临床妇产科手册》200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