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ID:24814204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_第1页
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_第2页
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注重文化经典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朱春英江丙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341400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了人文素养包含的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木文以文化经典为织梭,以《论语》为导线,探讨了如何编织美丽的生命彩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文化经典人文素养提升策略“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传授知识与经验只是教育的手段,其根木目的在于培养自我完善的人。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所说:“课堂教学既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更要攀登情感的高山、攀

2、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那么,如何在文化经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有如下策略:一、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一选择文木、深入文木、对话文木“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明是华夏民族的根,教师通过对文化经典文木的选择传授,让学生沐浴古典光辉,涵养心灵,提升人格。“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警醒我们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天下儿女心,学会感恩,以孝行天下……一木薄薄的《论语》,里面有厚重的人生感悟,向人们讲述和回答了做人的原则,告诉我们关爱、坚守、处世的道理,蕴意深邃又妙趣横生

3、,就像一汪灵动的清泉,涤荡我们的心灵。正像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评价的:“《论语》这木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以及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优秀的文化经典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但前提是教师要对文木认真研读,有侧重点地教学,才能深入文木、浅出教学,成为学生得力的引导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要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那么如何与文本对话呢?首先,站在

4、学生的角度读,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构建现状出发,熟悉的少讲或精讲。可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摸底。其次,站在鉴赏者的角度读,“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地读出文章的深刻内涵,读出写作艺术。二、天堑变通途一一对接文本、课内外结合、课外活动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很多,如能选择适宜的桥梁,就能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首先,这桥笔者认为是课内文本与文本间的对接。可以是思想的对接,可以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对接。之所以注重课内文本间的研读对接,是因为新课程提倡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文本为依据,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B的。要充

5、分依靠课内文本,从解读文本中重新构建文本并超越文本。如蒙田的《热爱生命》,篇幅虽短,却启发学生去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隐性课程。其次,这座桥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如2009年江西卷选文《木车的激情》以加深对孔子其人的了解。教师为了更好地延伸课内教学,除了课前三分钟专题演讲、学生交流心得感悟外,还可开展课外小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宄,规定吋间最后以成果交流会展示。学生或制作PPT,或书法展示,或表演一段人物的对白,或写成小论文,或讲个小故事,或写一段人物

6、颁奖词等。通过自读自学、推荐自选、合作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让我学”成为“我想学”,由此让学生深入文本,潜移默化地被文化经典优秀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所感染。三、借得梅花一缕魂一一重组文本、专题探宄、有效教学文本重组即以教学0标为指引,把课内外的相关文本内容以某些形式重新组合,以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它是对文本的创造性使用,是一种冇效完成教学的方式。巧用这种方法,好比借来梅花一缕魂,令语文的课堂氛围诗意芬芳。当然,组合的前提是立足学情,认真钻研文本,紧跟课程步伐,结合新教材的三维目标。笔者把文化经典的重组依据划分为三方面:

7、1.主题相似组合。如20篇《论语》里组为一个个的专题一一“君子是怎样炼成的”、“与人交往的艺术”、“活在当下”等,还可以把《论语》与其他经典文本相似句式相结合。如,子曰:“天何言哉?四吋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庄子·知北游》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吋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荀子》:“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吋不言而百姓期焉。”三者可进行相似阅读。2.语言风格重组。战国吋期,百家争鸣,诸子各抒己见,著书立说,其著作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风或如《孟子》气势磅礴、词锋逼人,或如《庄子》汪洋恣肆、奇思妙语,还有《荀子

8、》的浑厚、《韩非子》的峻峭,都可与《论语》的简括平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