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10832
大小:5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刘付昌河北省临漳县张村乡三皇庙小学摘要: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关键。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创新是一项重要的要求。木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同时结合数学教学的相关特征展开分析和探讨,其中集中的论述了关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提高、能力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那么,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更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由于小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
2、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一、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数学IX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逻辑性和创新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它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因为在这个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一些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也就能够很好的去发现其内部的规律和逻辑,进而寻求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和方法。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开放题的教学来进行引导,对
3、于数学开放题来说,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在设定这些开放题的时候又要注意把握其中的难度,是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但是同时乂能够给予他们较大的探索空间,能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索的时候也就能够让思维不断的发散和延伸,通过有效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过程发现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注重多样性,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一定要给学生多样化的探索和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其各自的思维方式和学方式是不一样的
4、,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他们在进行问题探索和研宄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层次,所以作为教学工作者一定不能单板的进行教学和“一刀切”,而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有效的去创造。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及吋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或者是引导他们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发挥自主能动性,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此同吋也能够发现更
5、多的解题办法,所以必须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尽量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作为一个教师还要多加鼓励和引导,不断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大胆的去进行探索和创新。三、运用成功效疲,让学生不断创新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苏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在学生学4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2+3+4
6、+5=?摇?摇?摇,学生做完后我组织交流,学生A说:“我是这样算的,1+2=3、3+3=6、6+4=10、10+5=15。”还没等学生A坐下,学生B迫不急待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跟他的算法不一样,我先把1和4合起来是5,2和3合起来是5,一•共有3个5,3×5=15。”“真了不起!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配对求和的方法,听了他的算法,我想问A学生,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我兴奋地说,学生A似有所悟,还没站稳就说:“老师,我刚才用的方法和他相比,太不简便了,听了他的方法,我也想到了一种方法,从5里借2给1,从4里借1给2,这样都变成了3,一共
7、有5个3,3×5=15。”在相互启发下,思维在碰撞,创新的火花在迸发,学生的冋答精彩纷呈:“我是这样想的,3和4结合起来是7,2和5结合起来是7,这样有2个7,2×7=14,14再加1等于15。”……就这样在教师的表扬、鼓励、启发下,学生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发现此题算法多样。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到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创新的快乐之后,产生更强烈的满足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人人创新,不断创新。总而言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
8、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吋,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