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

ID:24792393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_第1页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_第2页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_第3页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_第4页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摘要]文化校史是不同于传统型校史的另一种校史写作形态。要写好文化校史,必须努力做到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进而面向知名人物、面向经典事件、面向民间语文。在相当程度上,民间语文作为落实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重视。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型课题而言,文化校史的写作形态将确保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在“内涵生产”的基础上找到良好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文化校史;传统型校史;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 Abstract:Aculturaluniversityhistoryisanotherkindofunive

2、rsityhistorythetraditionalone.Austbefullofstories,ideasandliterature,tobeexact,offamouspeopleandtypicalstoriesportantakehistoricalstories,ideasandliterature,aspecialattention,inalargesense,shouldbepaidtofolklanguage.AsabigsubjectbEingstudiedatpresent,theakeagoodstrategyforthecultura

3、lspreadandpropagandabasedontheproductionofconnotation.  Key.“读本状态”优先于“口述状态”当然只在相对的意义上成立,在绝对的意义上则是“口述状态”强大于“读本状态”。“相对”地说,一个优秀的文化校史读本在知识性、智慧性上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个体的随处说法无法比拟的。“绝对”地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文化校史读本,惟有通过无数人的阅读和口传,才能真切地实现其传播目的。一旦明于这种辩证关联,亦即作者只是读者的最初引渡者,读者才是作品的最终裁判人,那么,用优美的文学笔法去叙述故事,以大学的精神理念去勾勒人物,就责无

4、旁贷地成了文化校史的叙事策略。  文笔优美,方可在形式上俘虏读者;境界深邃,才将在内容上激励读者。为了确保一所大学的文化校史既文笔优美,又境界深邃,其写作者的选择与确认是相当关键的。这个作者最好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出身的,尤其必须长期地在这所大学学习或工作过。从最理想的角度看,他最好首先是这所大学的学生,然后是这所大学的教师。这个作者不仅必须拥有这一“基本条件”,而且更需具备“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一是指史料功夫,他必须善于使用有意的史料,还得善于发掘无意的史料;一是指布局谋篇功夫,当文化校史被设定为阅读性强、感染力大的散文式样时,他必须有足够的智慧与技

5、巧去处理人物与故事在时间与空间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混乱或矛盾;一是指理念内化功夫,他必须能够将一所大学薪火相传的大学精神有机地而不是生硬地播种于字里行间。就此而言,一部优秀的文化校史未必会是集体性作品,“单枪匹马”可能比“群策群力”要更好些。  以上所述,正如笔者在2006年6月于浙江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编研会”和2007年5月于中山大学举办的“第二次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所说的那样,个案研究意义上的文化校史写作,必须强调“三个有”,亦即“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有故事就是要用历史的方法收集材料——是为“立象”,有理念就是要用

6、哲学的方法分析材料——是为“抽象”,有文采就是要用文学的方法运用材料——是为“形象”。建基于“三个有”,我们需要落实的是“三个面向”。每个大学在做自己的个案研究时,既要面向知名人物,也要面向经典事件,还要面向民间语文。尽管知名人物、经典事件于文化校史的重要性确实高过民间语文,但是,从传统型校史写作业已积累的经验教训看,文化校史要面向民间语文,尤为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古人曾经说过:“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在此,“明”是众所周知的在场性,其在文化校史写作中好比那些知名人物、经典事件;“幽”是鲜为人知的不在场性,其在文化校史写作中好比那些民间语文。对于“实

7、史”意义上的大学校史而言,知名人物以及在经典事件中抛头露面的典型个体其实是很少的,生活的常态显然是莘莘学子的寒窗苦读以及普通教职工的默默劳作。把莘莘学子以及普通教职工的日常生活全部纳入“编史”意义上的大学校史之中,固然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给他们在“编史”意义上的大学校史内应有的地位,则将使得文化校史不同于传统型校史,会使得一所大学的校史更加拥有亲民、亲近、亲和的品格,更能取得平凡而又执著的校友们对于母校的认同和眷恋。进言之,民间语文在文化校史中的运用和强化,正是实践“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以下两个事例或许可以体现中山大学文化校史尽力达成“

8、幽明所以存乎象”的写作诉求:  中山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