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8776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交流;平等对话《语文课程标准
2、》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最早提倡在教学中采取对话,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而可见,平等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正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我认为,从操作层面
3、上看,“平等对话”包括“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一、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而在“独白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在教师的“声音”下,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
4、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可见教师应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探究性阅读的课堂里,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都具有心灵交融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激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
5、逐。在操作上,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我采取了多提供“话题”而少提“问题”的办法。师生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生相互质疑,共同探究,教师只是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导而弗牵”,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点。二、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我们知道,学生既有“优生”也有“差生”,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对话活动中,要看教师是否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尤其看“优生”和“差生”的机会是否均
6、等的。而在实际的对话活动中,“差生”一般都处于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地位。他们常常被教师剥夺了参与对话的权利,致使他们逐渐的对语文学科,甚至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就应摒弃“优生”和“差生”的差别,特别是对于“差生”,教师应用心倾听,在对话交流中适时的给予对话式的点拨。如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势时,启发求异;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时,适度引导;在学生言及要旨时,点拨强调;在学生意外拓展时,热诚赞赏。只有多一点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句鼓励,才会使每个学生真正参加到对话中来。三、师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传统的课堂教
7、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
8、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